国际普通话
成元
《今晚报》
04-8-20日《特稿》
 



不用翻译的国际盛会 1905年开始,国际世界语大会一年一度在不同国家举行。今年724日,历时7天的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51个国家的两千多位世界语者,欢聚一堂,不用翻译,自由交谈。参会者不管穿着尼泊尔的纱丽或戴着多哥的小帽,人人和悦个个兴奋,令人别开生面地感受到一种梦幻般美好的气氛。
吴邦国委员长担任本届大会的最高监护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会上发表了热情的讲话,谈到不用翻译时,他幽默地说:可惜我是例外。北京市人大副主任代表王歧山市长致贺词,末了他用世界语说了一句祝大会成功,引起热烈反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宣读贺信,一些国家的驻华使节到会祝贺。闭幕式上,北京副市长孙安民将会旗转交给下届大会的承办国立陶宛的首都市长。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两次报道了大会的消息。各地重要传媒纷纷做了专题报道。互联网上的中文报道达几千条。
与上次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世界语大会(1986年第71届)相比,本次大会受到中国和世界的更大重视。大会主题是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会议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全球化时代的语言平等原则。这符合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反对霸权、倡导多样性的方针。
近来国内有人声讨英语考试大毒瘤,引起了广泛争论,这次大规模的世界语活动,也关联着对外语学习问题的思考。
参加大会的天津人中有一位带着瑞典妻子,他们是在上届北京大会结识的,当时他们的共同语言只有世界语。这让人觉得世界语大会有点像伊甸园了。
国际普通话的理想和现实 提到世界语,一些人会有反感:哪冒出一伙人来自称会说世界语;还有人说英语不就是世界语吗?这是误会,上世纪初不会有这样的误会。
世界语ESPERANTO)是借用日本人的译名,在那以前曾兼音兼意地译为爱斯不难读。它是百余年前由波兰人柴门霍夫(L.Zamenhof 1859-1917)创造的。《圣经》有通天塔babelo)的典故,说上帝害怕人类建塔成功,故意弄乱了统一的语言,导致民族间的纷争。共同语是人类的需要,在人为设计的四百多种方案中,世界语是唯一成功的一种。它提取了欧洲语言的共同点,巧妙地加以规整化和简约化,成为非常易学、富于逻辑性和表现力的人为国际辅助语,曾受到从托尔斯泰到爱因斯坦几乎没有例外的世界文化名人的支持。从1905年的首次国际大会以后,世界语在国际上迅猛推广,大有成为国际普通话之势。
世界语很快传进中国,蔡元培先生在教育总长任上曾通令全国师范院校列为必修课。中学语文教材、鲁迅名篇《鸭的喜剧》里的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就是蔡元培先生请到北京来教授这种语言的。世界语,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可说无人不晓。巴金亲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直到九十多岁,至今不辞名誉职务。胡愈之先生发起成立的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国际世界语协会倡议成立的议会后援团体)中曾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共十位。精美的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按月出版,中国国际电台的世界语广播每天4 次,连文革都不曾中断。使用中国被成为世界语大国是名副其实的。
处于低潮的世界语复兴有望 对于上述情况,读者会惊奇于怎么早没听说?这是因为世界语后来转入低潮。欧洲,它的重心地区,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使新生的世界语运动受到严酷的考验,特别是二战中希特勒(声称其创造者是犹太人)、斯大林(害怕里通外国)两边夹攻的摧残。世界语存活下来了,证明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由于严重的减员而元气大伤。更糟糕的是,由于美国在二战后的惊人崛起,英语凭借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在国际事物中迅猛扩展,使英语就是世界语近于事实。譬如电话,尽管方便无比,你家有别人家无,一时不易普及。
英语是国际普通话吗?看看历史,十六世纪以来,西班牙语、法语相继扮演过国际共同语的角色,但都好景不长。再上溯,拉丁语曾是真正的欧洲共同语,后来因政治版图的分裂而形成十多种语言。世界语不是别的,正是复活了的拉丁语
英语有难学、太不规范等缺点,更关键的是民族尊严问题。凭什么法国人苦学多年仍得在老美面前感到磕磕巴巴的自卑?只有世界语因具有中立性而体现了平等精神。世界语虽是人造的,但它有人类一家的理想色彩,是最有温情的语言。还说爱罗先珂,一个盲人,仅仅凭借世界语,竟能游历包括缅甸的7 国,换了英语,他会到处感到冷漠和歧视。
欧洲统一的实现给世界语带来了生机。欧盟已有28个平等的国家。正像不肯正式接受英语一样,它们之间也互相排斥其他语言。为解决迫切需要,只有先定出一个国际辅助语是可行的办法。最近欧洲议会曾就语言政策问题试行投票,结果为1614,虽然没有通过,却使世界语人士感到很大鼓舞。
由于世界语具有大同理想的色彩,中国官方对它的支持历来闻名于世。一旦形成中西呼应的局面,世界语运动复兴有望。
用世界语为天津争光世界语运动在曾是近代史重要舞台的天津也有突出的史迹。1916年南开大学就有世界语团体。1950年的《新生晚报》(《今晚报》前身)曾刊出四期名为《世界》(LA MONDO)的周刊,为全国正式报纸设立世界语专栏的仅见范例。新中国设立的世界语工作部门里,不多的专业人员中就有两人是由天津输送的。
天津曾产生了多为世界语名人。曾任〈大公报〉副刊主编、〈天津日报〉文艺组副组长的劳荣是著名翻译家,像他的好友王任叔(笔名巴人,首任驻印尼大使)一样是通过世界语而走上文学道路的,两人曾共同创建南京世界语协会。苏阿芒(ARMAND SU)是国际著名的世界语诗人,国外某世界语博物馆里保存着他的塑像。德国人麦尔先生在世界语圈中大名鼎鼎,这位反法西斯斗士避居天津22年,撒下了世界语种子,直到百岁还心系第二故乡
天津对这次大会的举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世界语协会鉴于天津具有人才优势,加以邻近首都,早就向天津世协求援。天津世协的四位骨干,提前投入大会的准备工作,废寝忘食,在各项任务中独挡一面。
为承担各国参会者的接待任务,我市世协从半年前就在天津外语学院举办学习班,培养了一批年青力量,其中12人参会,3人成为大会的志愿者。他们会前就集中到京郊进行强化训练,后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紧张的接待任务。在实际应用中,他们的语言水平提高很快,其中三人勇敢参加了国际世界语协会主持的演讲比赛,在来自各国的九人中占了三分之一。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的领导和全国同道的一致赞扬。
天津志愿者的活动在北京电视台的一个专题片中成为追踪报道的中心,此片曾向全国多次播放。
抓住时机向世界宣传天津 世界语虽然应用范围不广,但正如坚定支持它的陈毅副总理说过的,它因其分布的广泛性而具有无可代替的特殊功用。天津世协已经与六个外国友好城市的同类团体建立了交流关系。其中应邀访问波兰的罗兹市,就密切了我市与这一友城的不多的关系。
这次大会前,在市社科联和市外宣领导小组的关怀和资助下,天津世协编印了精美的世界语版《天津指南》,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天津的建设成绩、开放政策,以及旅游景观;针对世界语圈中多集邮爱好者的特点,还设计印制了世界语明信片一套两张。
会上,本市代表积极宣传天津,分赠《天津指南》,成效明显,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60名大会代表来天津旅游。天津世协两位骨干代替旅行社导游,一路亲自讲解,使各国同道备感亲切,留下了美好印象。
一位德国世界语者曾多年资助天津的贫困女学生,会后来津访问其家庭,热情的接待使他感受到天津人的善良和好客。他是环保专家、绿党人士,陪伴他的世协骨干是市环保局干部,还安排他与本局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