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搜索结果证实了,在世界语经典作品中,通常都用“kia estas via nomo?”这一表达方式,根本不用“kio estas via nomo?”这种说法。
在“kia estas via nomo?”的几个搜索结果中,出自《基础文选》的有一个,出自柴氏翻译的《安徒生童话集》中的有一个,出自柴氏翻译的《圣经·旧约》中的有两个,出自《圣经·新约》中的有两个,出自其他作品的有三个。另有两处“kiel estas via nomo?”的说法,出自柴氏翻译的《钦差大臣》。但这是柴氏早期的译作,当时他的文体还没有完全成熟,这种说法后期被“kia estas via nomo?”所替代。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特别是受英语影响的中国世界语者)喜欢用“kio estas via nomo?”这种说法呢?我想大概是受英语“What’s your name?”影响所致。殊不知,英语的“what”,本身就有代词和形容词两个词性,这里并非就一定要翻译成“kio”。
结论:“kio estas via nomo”这种说法虽然也有人(尤其是操英语的世界语者和受英语影响颇深的中国世界语者)在使用,在使用中也并不影响交流,但毕竟不是规范的说法。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国世界语者要学好地道的世界语,必须克服英语对我们的影响。
至于“kiel vi nomiĝas?”的说法,我认为是符合世界语语法的。在我新编的《世界语汉语大词典》“nom|o”词条中,读者将会查到如下释义和例句:
nomiĝi 名叫: kiel ŝi ~iĝas? — Ŝi ~iĝas Marta 她叫什么名字?——她叫玛尔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