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与《世界》——纪念巴金百年华诞
侯志平
编者按:11月25日是巴金老人百岁寿辰。走过整整一个世纪的老人以他深刻的笔触记载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与认识,因而,有人说巴金是历史的参与者、见证者和记录者。作为记录者,他像战士一样,紧握手中的笔,始终写作不辍,用他的话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作为见证者他热爱真理,忠实地生活, 因为他相信“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他以他的品格和“把心交给读者”的愿望始终用他的作品见证着历史;作为参与者他用他的真诚与热情表达着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 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 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在这里我们选择了巴老的《母亲教我一个“爱”字》和侯志平老师的这篇《巴金与<世界>》来祝福巴金老人平安、健康。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机关刊《世界》已度过它的童年,进入了青春焕发的青年时代。在它成长过程中得到胡愈之、楚图南、胡绳、陈原、叶籁士、叶君健等文化界知名人士的培育和提携。我国文坛泰斗巴金在晚年也给予它许许多多的关爱。作为《世界》杂志编委,我曾接触过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巴金关心《世界》
巴金从1979年起担任过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1988年至今担任名誉会长,自然对全国世界语协会机关刊《世界》非常关心。
巴金是我国著名的老世界语者,曾对我国世界语运动做出过杰出贡献。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担任过上海世界语学会理事,办过会刊,当过世界语函授学社教员,翻译过数十万字的世界语作品。1951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他当选为理事。1980年他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出席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65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以后他与胡愈之、楚图南等人发起成立中国世界语之友会,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至今仍然兼任《世界》杂志顾问,
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巴金曾参与全国世协恢复工作和有关决策。有关全国世协的工作计划、人事安排,全国世协的领导总是通过书信征求巴老的意见。巴老来北京出席全国政协会议或文联主席团会议时,也总是挤出时间会见全国世协的领导和工作人员。每当这时全国世协的工作人员都向他汇报工作,征求他对协会工作的意见。在当时全国世协的工作中就有一项创办会刊《世界》的计划。拟在1981年试刊3期,1982年正式创刊。巴老对这些计划都予以支持。1981年4月23日,我同李奈西、杨汝模、赵慕英同志有幸得到巴老的接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巴老。他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
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谈中,他说:世界语作为国际辅助语是值得在青年中推广的,特别是随着日益增多的国际交往,更有必要在青年中多作一些宣传。他鼓励我们要多做工作。
1991年是《世界》杂志创刊10周年。这一年《世界》杂志面临着经费困难,经全国世协与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协商,拟在青岛成立新的编辑部。为了提高《世界》杂志的知名度,更有利于它的推广、发行,杂志编辑部委托我给巴老写信,一是请他担任杂志顾问,二是请他给编辑部发一封贺信。我深知,巴老作为知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很忙的。他除了要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外,还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职务,许多社会活动他要参加,加上年事已高,精力也有限,能否有时间为我们写信我心中没有底。但是为了《世界》杂志的生存和发展,我不揣冒昧地于1990年11月初给巴老写了一封信,提出了上述请求。没有想到的是他很快复了信,不仅欣然同意担任《世界》杂志顾问,还发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他在贺信中写道:
“欣悉《世界》杂志创刊十周年和新的编辑部在青岛成立,特致祝贺!十年来,《世界》杂志在宣传,推广世界浯方面,在辅导读者学习世界语、提高世界语音的语文水平方面,在交流国内外世界语运动的信息和经验方面,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你们的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尤其值得称赞。这使我想起二十年代共同编辑《绿光》杂志的同事们,他们对世界语的忠诚和热情至今令人感奋!”
“我虽然年老多病,但我一直关心世界语运的发展。因为我始终认为,世界语事业是一项有利于人类的进步事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祝你们获得成功!”
特别令我们感动的是,后来我们才知道,早在 1986年1月,巴老就通过中国新闻社的记者向外表写作。然而为了支持世界语事业他不惜时间和精力!
《世界》关注巴金
《世界》从创刊以来,一直关注巴金。巴金有关世界语的文章、讲话、题词、贺信以及他所从事的世界语活动都予以报道。在编辑部的同仁看来,巴金就是世界语的一面旗帜,他对世界语理想的忠诚、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而巴金对世界语的精辟见解则说服更多的人投身世界语事业。
在世界语文章方面,《世界》曾发表过巴金写的《一篇序言》、《世界语有着光辉的前途》、《世界语文学论》、《<巴金译文全集>等7卷代跋》。
在贺信、题词方面,《世界》发表过《我的祝愿一致上海世界语协会成立大会》、《巴金给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贺信》、《祝贺<中国报道>创刊40周年》、《给<世界>杂志编辑部的贺信》、《致第2届全国世界语大会》等。
在巴金从事世界语活动方面,《世界》报道了巴金当选为国际世界语协会名誉监护委员会委员以及他给国际世协的感谢信;报道了巴金同一批知名人士发起成立“世界语之友会”的倡议以及他本人在该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报道了他支持魏以达把他的《家》译成世界语的通信以及接见译者的情况:报道了巴金关心世界语运动,鼓励世界语者要加强内部团结、发扬无私奉献精神的谈话等等。
此外,《世界》杂志还用较大的篇幅报道国内学者研究巴金与世界语运动的文章, 如许善述整理的《巴金有关世界语著译系年目录》和撰写的《从<新青年>杂志上的一场争论,谈巴金对世界语的贡献》;还发表了本人的拙作《巴金与世界语》。
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第10期的《世界》报道了在当年举行的第5次全国世界语大会上,来自全国的世界语者在一幅巨大的象征世界语的绿星旗上签名,并通过《给巴金的致敬信》祝贺巴老百年华诞的情景。《致敬信》说:“数十年来,您不仅为我国的进步文学和文化事业、为世界文学宝库和世界和平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您对世界语的热爱和执著追求,脚踏实地、多干实事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伟大精神,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并成为推进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强大动力。我们一定以您为榜样,热爱世界语,忠于世界语的理想,为世界语的崇高事业竭尽全力!”我想这封信也表达了《世界》编辑部的同仁和它的读者对巴老的崇敬,并以他为榜样把《世界》办好。
(2004年11期P22-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