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他的力量

——记双腿残疾青年余海涛


对人而言,病残是一种压力。但这种压力可能使一个残疾人在屈辱中树立起人的自尊,保持人格,促其向上,使其坚强,会像天使般纯洁,蜜蜂一样勤劳,鲜花般多姿,流水一样欢乐。他——一位双脚完全不能行走,经年累月坐在轮椅上的余海涛,作为残疾人是何其不幸,但他却以自身的努力改变了生活的轨迹与命运。

握紧勤奋的钥匙

1962年10月,秋风萧瑟,枯枝秃秃,余海涛在重庆毛纺厂的一个教师家庭里出生了。他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欢乐和希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刚出生11个月的小海涛还没有来得及领略行走这一人生最起码的乐趣,由于患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弯曲,肌肉萎缩,无情的病魔就夺去了他的双腿。可怜的小海涛,小凳、轮椅便成了他一生借以代步的工具。

作为一个重残疾的人,余海涛的生活、学习无时无刻不遇到巨大的障碍。由于完全不能行走,他从小学到中学只断断续续上了五年便辍学了。有人说:“他这一辈子完了。”余海涛听够了别人的风言风语,看够了鄙视、怜悯的目光,他被激怒了,说:“我不希望谁发慈悲可怜我,也不甘心让厄运轻易摆布我。”从那时起,他发誓要做一个别人认为他不可能做的事,一定要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成为社会的一名有用之才。

余海涛怀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开始涉足外语。令他苦恼的是身边无人指点,他学到的唯有的一点英语知识都是漏洞百出。然而,胜利的鲜花从来都是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总是在斗争中用荆棘编成。沉湎于苦恼与茫然,只会永远停步不前。只有走,才能达到目的;只有走,才一定会达到目的。余海涛硬是抓起课本从每一个字母,每一个盲标开始,重新跟着收音机学。自学之路是崎岖不平的,当年重庆市尚未开播英语讲座,他因此只能收听外省市清晨和夜晚的电台教学。寒冬腊月,凄风苦雨,当人们都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的时候,他就不得不裹着棉被起来打开收音机;酷暑盛夏,烈日炎炎,他仍然在斗室里挥汗作笔记,听解说。由于他治病住院,使家里曾经债台高筑,他根本不可能像别人一样一开始便有像样的收音机、唱片、工具书等。于是,每一次听广播讲座,他就有一种来之不易失之永绝的紧迫感。有时,一节课的内容没有能立即弄懂,他又煞费苦心找窍门,不厌其烦地听另一电台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的讲解,多渠道,多侧面地吸取营养,直到融汇贯通,彻底明白。几年来,他不知道追随过多少不曾谋面的老师埋头苦学,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理想飞翔的翅膀。要握紧勤奋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宝库,把理想变为现实,这就是余海涛的志向。

积小流成江海

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之最高学府。”是的,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舒适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余海涛艰难的生活磨练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他辍学之后,长期没有收入来源,而读书,尤其是读外文书,购书的花费是很大的。虽然父母尽力资助,却无法满足他长期的学习需求,放弃或是继续?他没有犹豫,凡事持之以恒就会有收获。余海涛拖着小凳,靠着轮椅,走上了靠自己的能力来赚钱的道路。他会刻工整美观的钢板蜡纸,利用这一小小的本领,他揽来几个学校和单位的刻写工作,熬更守夜地干,但往往要做上十几天才能赚到一部工具书的钱。后来,他又为重庆毛纺工业公司服务部作翻译工作。每月虽然只能挣得几十元的微薄收入,也全花到订阅书刊,购买英文打字机,参加各种学习班。余海涛在生活上节衣缩食,可在学习上却绝不吝啬,他用心血和汗水换来了数以千计的外文资料,为自己自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籍,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改造灵魂的工具,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余海涛也常常这么说。但是,在那春寒料峭的岁月,百废待兴,许多有用的书籍,资料一时买不到,加之囊中羞涩,余海涛只得向人借书看。为了一本买不到而又买不起的好书,他常常用抄写的“笨办法”来吸取书里的玉液琼浆。有的人不理解,认为他在犯傻,但他心里却十分惬意。通过抄书,他脑海里获得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当时,他为了系统学好汉语知识,为掌握外语奠定基础,他参加了一系列大学汉语课程的函授学习。因为缺少一部宋词集子,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整地抄写了一部借来的宋词集。正因为爱读书,余海涛在那种特殊的情况下一度出现了无书可读的窘境,但执著的信念敦促着他不断探寻积累知识的途径。他将一部长达1400多页的法国原版词典从头到尾读过几遍,得到不少体会。余海涛是一个很会学习的人,他把休息也当作学习,空闲时总是习惯于顺手拿起一些印有外文商品包装或广告资料来阅读。“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因为有了点滴积累,才使余海涛知识日益丰富起来,为日后的事业铺平了道路。

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在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不少人的观念产生了裂变,知识似乎不能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财富,自然失去对书的热情。然而在余海涛的家里,室内除了盈橱的书刊,几乎一无所有。有的人劝他去摆摊设店,随便作点小生意也胜过读书,但是余海涛却不为时髦的社会观念所左右,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为了检验十年苦读的成果,他决定参加高等教育的英语专业自考。从一开始,他就认识到自考别有洞天。自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水平的检验,更重要的是对人生意义和求知热情的考验。对余海涛来说,自考最大的难关是听说考试。虽然他常年听英语广播,能与外国人交谈,但毕竟缺少足够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条件。由于行动不便,余海涛连四川外语学院音响设备的模样也未曾见识,更不用说使用,自然对“过关”没有绝对把握。况且还听人说,有相当数量的考生还“二进宫”“三进宫”呢。余海涛知难而上,跑遍全市各大书店,又四处写信托人,才买到口试所需的8本书,32盘磁带。他如获至宝,拿回家日夜苦练。为了适应考试的速度,他每天上课达到7个小时,从宿舍到教室,每天来回四次爬坡下坎,他还拼命爬上五六层高楼去参加模拟考试,夜里还强撑身体帮助别的考生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不少人望而生畏的听说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经过两年半艰苦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获得了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四川外语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与此同时,余海涛还获得了国家教委自考委员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批准颁发的“1990年残疾人自学成才奖金”。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如果说繁星使夜空灿烂,那么知识则使人聪慧。余海涛旺盛的求知欲,在自学英语的同时,攻读了世界语、法语等外语。他几乎每天都是午夜后才熄灯睡觉,学习中的问题萦绕脑际,睡梦中往往也心有所得,豁然开朗。一个自学者最忌孤陋寡闻,坐井观天,而一个残疾人在学业上要有所作为,就势必比别人要付出数倍的代价。为了向别人请教,他常常去邮局打电话发信函,但道路上的每一级台阶,每一道坡坎都会对他形成头痛的障碍。余海涛便摇着轮椅寻觅着不被别人注目的道路,哪怕多走一两倍路,也心甘情愿。有时无法请到懂外文的人代购买外文书刊,他又不得不亲自去解放碑的外文书店。他顾不得是否雅观,挪动轮椅,靠近书架去选书。每进一次书店,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他遨游在知识的汪洋大海里,尽享身心的愉悦之快。

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余海涛经过不懈的努力,日积月累,他不但能自如地阅读、翻译外文,能说会道英语、法语和世界语,他还翻译出语法专著(世界语中级语法);他参与编写的《世界语语法漫谈》一书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在美国6个州联合办的世界语刊物上,发表了他用世界语和英语同时写作的(我和世界语)一文;他将数年自学和研究体会撰写成文,在《世界语学习》月刊上连载20多篇。此外,他还用英文撰写散文、诗歌、小说等,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更令人佩服的是,他为单位和其他团体共译出了近250万字的科技资料。

如今,余海涛仍然勤学不辍,不看书报,就无法入睡。为了不落伍时代,他白天不在家里时就用录像机定时录下教育台的电脑课程,晚上或星期天就翻来覆去边看边练。由于他英语底子扎实,他学习和使用电脑就有天然的优势,这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费用,更重要的是争取了时间,能尽早学以致用。

生命中流淌的清泉

知识不仅给余海涛以力量,也给他拓宽了视野和开辟了新领域,外语还给他这位脚出家门都困难的人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1992年夏,一位美国计算机专家从北京开完会后专程来到炎热的重庆看望余海涛,对他的坚强意志和知识表示佩服和赞赏。

余海涛从小受惠于充满雷锋精神的社会氛围,作为残疾人的他,总是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服务。许许多多的人曾登门或写信要余海涛帮助他们学习,他热忱相待;素不相识的远地厂家或个人要他翻译产品说明书或商品介绍资料,他从不推却;有的孩子在学校英语成绩不佳,家长心急如焚地找余海涛帮助,他根据自己多年的自学体会,如同医生一样为孩子们查找学习不好的症结所在,用启发诱导的方法,使孩子们学习起来行之有效,在短时间内产生了飞跃,过去见到英语就头痛的孩子们,如今在班上个个的英语成绩都名列前茅。目前,余海涛正计划购置一套多媒体电脑,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孩子们助一臂之力。(本站注:现在余海涛已开了一家电脑俱乐部,教孩子们学英语学电脑,事业小有所成。)

1993年,江北县洛清镇有位肢残的姑娘过20岁的生日,正在病榻上的余海涛坚持带着结石的病痛与市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队、市肢残人联谊会一道前往祝贺,鼓励这位对生活感到悲观苦闷的姑娘拿出勇气去与厄运抗争。他还把此次活动写成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余海涛说:“残疾人和正常人都是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不能贱践看自己……”

“知识是快乐的源泉”。知识更是余海涛前进的力量,使他时刻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如今,他不仅为北京、广州、香港的一些著名公司效力。

人生的坎坷,世情的蹭蹬,生活的历练,铸成了余海涛钢一般的性格。生活给了他不幸却又教会了他思索和奋进的勇气。他丢掉了儿时美妙而空灵的幻想,面对现实,感悟到只靠幻想是什么也不会得到的,关键在于要自立、自强,而这一切又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前几年,我国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残疾人屈指可数,像他这样严重残疾。行走很难的人,更只能在梦里走上大学。然而,人生能有几回搏,只要生命没有终止,事业就永无止境。正是由于他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才挣脱了残疾所造成的羁绊。“知识是快乐的源泉”,知识给他指明了一条奋进的人生之路。在他生命的激流中流出的却是生命的清泉。他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那就是充分发掘自身残缺的潜能,做一个平凡而有用的人。

                                   [el http://www.henancjr.org.cn]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