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叶君健

叶 念 先


  父亲作为作家很重视学习和接触群众。1943年,我出生不久,父亲就应邀到英国做反法西斯战争的宣传工作,介绍我国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战后父亲又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做研究工作。1949年全国解放,年底他就回到了祖国。他归来行装很简单,只带了几箱子书,里面有成套的外国文学名著、百科全书、辞典和通过英语学其它外语的教科书。父亲给我带了一套图文并茂的知识丛书。当时5岁的我十分失望,我希望他给我带玩具和糖果啊。父亲对我说:“你长大以后无论做什么工作,知识面要宽一些,这样才能触类旁通,易于克服困难。”那时他有空就给我讲那套丛书,使我对知识产生了兴趣。
  儿时父亲在晚饭后常带我去茶馆坐上一个小时,他与那里的顾客、店伙计、店主聊天,观察茶馆里的人,还不时给我讲一些人的特色,这也养成了我观察人的习惯。父亲与我们住处附近的许多人都认识,如修自行车的、工人、老人,夏日晚上他出门散步常与他们交谈,有时还把他们请到家里来谈。父亲很喜欢小孩,邻居大多数小孩都认识他,他关心那些孩子的成长,常送他们书,直到欣慰地看到他们成家立业。这也是父亲翻译了全部安徒生童话,写了许多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因。
  父亲很同情有困难的人。有一年一个星期日的上午,他出外归家,走到胡同口看到邻居一位孤寡老人因身无分文,在出卖自己的床板。父亲回到家里怎么也吃不下午饭,他让我给那位老人送去30元钱,后来还与街道居委会的负责人商量了如何帮助那位老人。他还经常让我们给那位老人送一些吃食用品。他们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文化大革命”过后,父亲离休了。他立刻回到湖北红安县老家。他儿时在家乡放过牛,对家乡一往情深。他与那里的父老乡亲、年轻人、干部座谈,了解家乡的变化,还和母亲一起给家乡引进了一批果树。父亲的几部长篇小说,如《寂静的群山》、《土地三部曲》等就取材于这里。
  父亲这一代作家,如茅盾、叶圣陶、巴金等,虽然大半生都生活在动乱之中,但都有深厚的中外文学修养,不断地学习,接触群众,努力思辩。他们很少写个人恩怨,总是关心着儿童、青年、国家的命运和发展。这是我们该继承的传统。
  由于父亲懂五六种外语,所以建国以后他参加过许多外事活动,如,国际作家会议、全球世界语大会、接待外宾等。在这些活动中,父亲总是不卑不亢,坚持原则,努力互相沟通,争取建立友谊。六十年代初,父亲参加一个国际世界语大会,世界语的原则是求同存异,不允许攻击任何国家和民族。当时中苏关系紧张,一些前苏联代表向大会散发了一份反华传单。父亲发现后,告诉了我国的代表团团长,并共同向大会主席作了汇报。后来,大会主席团下令销毁那份传单。1979年,父亲到南斯拉夫参加国际诗歌节,几位前苏联作家想与他聊聊,又怕遭到拒绝,就托南斯拉夫作家试探牵线。父亲回复说:“作家也是人民,人民应该接触沟通,启发良知。”于是他与苏联作家作了友善的接触。事后苏联作家说:“我们不应该脱离接触啊。”
  “文化大革命”后,一些原来对我国友好的外国文化人以为中国会长时期极左,有的疏远了中国,有的甚至攻击我们。父亲总是有机会就向他们说明情况,提醒他们与我们共同总结经验,以发展进步的眼光看问题。这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许多国际友人保持了对我国的好感。父亲出国开会,总是把组织上给他的经费省下一部分,回国后上交,除了书从来不给我们买什么东西。有一次父亲到波兰参加世界语大会,归来给了我一个波兰空火柴盒,上面印着一栋波兰古建筑。我觉得很有趣,一直保存在书架里,同时,也建立起不盼望别人送我贵重的礼物的观念。父亲在国际交往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友善,维护国家利益,对祖国和世界的进步充满了信心。
  1992年父亲得了前列腺癌,动手术后一度健康有所恢复,他抓紧时间又写了几本书。1998年父亲癌症复发,并且卧床不起。这一年里他有时身上疼痛,有时昏睡,有时清醒。但他只要有一点儿精神,就一定要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为国家的每一项建设成就高兴,对一些腐败现象忧心忡忡,他仍关心着世界上发生的事。他幻想着会战胜疾病,他还想写一本书……
  但是,今年初癌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人类还没有完全战胜癌症。父亲那本没写成的书要靠后人来写了。
  
  《大地 》(199904) 第88期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