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印象记


来自张绍基的报道

大会报道
非常遗憾,我一向重视实时报道的,这次在西北大会上,却让韦山拔了头筹。我可以向大家透露一下其中缘由。
原来这次西北大会的组织工作非常出色,事前几个月,当地的年轻世界语者就密锣紧鼓地排练节目,除了一般的合唱和独唱外,还自编了《方言世界语》小品,自创了《世界语畅想曲》这样的器乐独奏,训练和培养了四岁的小小世界语者。
会场也是一流的,相识晚会和文艺晚会是在大型的歌舞厅,开幕式在庄严的会议厅,另外还有柴门霍夫室、周尧室、方善境室、冯文洛室,都是豪华的会议室。其中的柴门霍夫室还可以播放VCD。曾经多次参加过全国会议的一些代表惊叹,还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会议环境。
接待的工作,大家也很满意。韦山作了详尽报道,我就不重复了。
但是大家唯一感到不足的是,会议未能提供互联网服务和打印服务。这对于"网虫"来说,实在遗憾!但是这难不倒韦山。他找到宾馆院子内的一家网吧。每天晚上,活动结束后就一头扎进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往往到凌晨两三点才罢休。第二天一大清早,他就把打印出来的报道送到大家的手上,令大家惊讶不矣。没几天,他和网吧的老板已经混得很熟了。大会的秘书长鲍进才本来也准备了简报,但是无论从报道的深度和速度,都赶不上韦山的报道。
本人看到韦山同志的出色工作,也就乐于早点休息,没有和他争高低长短了。

会议人物印象记

关于韦山

谈到韦山,我和他是初次见面。他硕健的身材,爽朗的言谈,敏捷的思维,大胆的创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主动挑起报道的重担,文笔生动细腻,注意核实细节,令我敬佩。
在《中国世界语者》一书中,"韦山"一栏并未著名他是何省何地人氏。我戏称他是"出生地不详"。他身上融合了北方人的豪爽和南方人的细腻,有粗有细。在合照的时候,他跟"东北军"一起照相,也跟"两广军"一起合影。甘肃还授予他荣誉会员的称号呢!他不无自豪地说,我是世界语者,是世界公民。
他对"绿化"西藏的热情,感染了不少同志。他深情地说,西藏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不能让外国世界语者抢到我们的前面到西藏推广世界语。如果在第89届北京UK(2004年)和第4届尼泊尔亚洲大会(2005年),西藏没有世界语者出现,那就是我们失职!
他爱思索,也爱行动。他决心会议之后不dormas,干出样子来。

关于黄银宝

八十年代我见过他,那时他是来自甘肃泾川县城的一位不起眼的小伙子。如今他已经成熟,不仅当了一方的父母官,而且在世界语方面也有所建树。
他操一口娴熟的世界语,谈吐不假思索,也没有多余的字眼。幸好我这两年,悄悄地在听力上下功夫,才能跟上他的言谈。难怪韦山在到泾川访问之后,惊叹在这偏僻的县城,竟然有如此能人,简直不可思议!
他不仅仅自己使用语言,还将语言用于自己的工作。这得益于他的一位"医生学员",那位学员曾经批评黄银宝学世界语是为了自娱自乐,于本职工作无益。从此,他开始将世界语用于农业研究、引进良种、引进加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实际成果。向社会表明,世界语是有用的。
他的作风严谨,主持会议的时候,自己不多言,也不让大家讲无谓和重复的话。他特别喜欢使用世界语交谈,用他自己的话说:Mi g`uas interbabiladon en Esperanto.
愿有更多的"黄银宝"在中国出现!

关于王天义

这好象是我第二次见他。可我却感到我们已经非常非常熟识了。因为我们在网上已经有太多的交往和合作。这次,他率领了十六人坐夜车,在凌晨3点到达兰州。我在8点多见到他时,还没有安顿住下来。但是他马上跟我热情地聊起来。他的世界语讲得很清晰,有条不紊,就算是初学者也会很好理解的。
我在会议期间,几次用世界语和他作过交流。他认为,作为一个地区的世界语负责人,应该带头使用世界语。
王天义同志在国际商贸作了成功的尝试,如今他又在和他的伙伴魏驰和万树彬开辟多媒体的市场。他倡导并出版的Esperanto Aktivas,免费赠阅数超过一千份,在国内已经得到好评,大大团结了国内世界语者。
他以战略家的眼光审视目前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方向,他认为,随着各种地区性会议的召开,中国世运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各地世界语者不再等待、依赖,而是自主的工作,在市场经济中倘佯。

关于来自山西的年轻世界语者

这次李江湖带来了几位年轻的男女大学生(阎铮、侯佳、徐惠卿、田林莉),他们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学世界语才三几个月,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世界语聚会。
有人说过,带领年轻世界语者参加世界语会议是非常重要的,这将引导他们投身到世运当中。但是这第一次会议如果组织得不好,给他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后果将是可以想像的。
我可以告慰大家的是,这次活动给他们的印象是非常好的。从报到的时候开始,他们就开始感染到世界语的环境气氛,其后的相识晚会、开幕式、文艺晚会,都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他们也有了在晚会表演的冲动,卢纪新给他们教唱歌,工作人员给他们借来了电吉他。他们年轻的身影活跃在相识晚会的舞台上。当两个小伙子坐在舞台边的台阶上动情地弹唱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或许,他们对世界语的理解跟我们不完全相同,表达的方式也跟我们的不一样。但是重要的是,世界语已经打动了他们年轻的心!
在会场休息的时候,他们以年轻人的方式,请一些世界语者签名、题词、合影。


卢万仪印象记 韦山

10月1日,早上吃完饭,和杨延本一起来到大会主会场。一进门就看见两个人在忙碌着布置会场,一个戴着眼镜的削瘦男人正站在桌子上往墙上粘挂绿星旗,看见我们进来,忙同我们打招呼,经过交谈才知这是甘肃世协理事长卢万仪同志。他放弃国庆休假,正在和鲍进才同志一起布置会场。于是我和杨延本同志也一起上手帮助他们共同布置会场。
卢万仪同志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详,在我八十年代初涉足世运时就知道兰州有个卢万仪,是著名世界语者卢剑波的公子。可是由于东北、西北相距甚远,加上卢万仪同志也很少参加国内大型会议,所以一直未能谋面。今日幸会,印象颇深。在卢万仪同志身上我看到了老一代世界语者风范的继续。多年来,卢万仪同志一直努力在西北传播世界语,撒下了无数绿色的种子,一直坚守着西北这块绿地。现今年事已高,退休回家,仍念念不忘世界语事业,在老母病重,无人照料,自己身体有病的情况下,为了筹备开好这第一届西北世界语大会,返回兰州,带领同志们一起筹备大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甘肃省世界语协会也没有什么经费来源,但是在卢万仪同志的带领下,甘肃的世界语者共同努力克服诸多困难,卢万仪同志更是率先垂范,终于使大会得以胜利召开。
和卢万仪同志几天的接触,从他的言谈到行动,都使我十分钦佩他的为人,他表示现在退下来了,要更多地做些工作推动世运的发展。我和他大有相见甚晚之感。中国世界语运动之所以能得以延续,经久不衰,正是由于有许多象卢万仪同志一样矢志不虞的、坚定的"好世"之徒努力地为世运奉献着。我亦当以卢万仪同志为楷模,学习他的精神,献身世界语运动。


西北会议尾声

之一
第一届西北世界语大会于10月5日圆满结束了,但是一些尚未离开兰州的世界语者余兴未尽,又结伴来到甘肃世界语协会理事长卢万仪先生家里。在这里又开始了新一轮深入的讨论。
大家在讨论中深刻地认识到,贫困不是世界语者的专利,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充分发挥世界语者的智力,想方设法开动脑筋,利用世界语的优势来搞活经济。经过大家的讨论已经开始了两项小型项目的实施。大家认识到,只要我们改变观念,大胆设想,敢作敢为,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方法。
卢万仪先生还把自己珍藏的世界语纪念品拿出来给大家看。并向赵英文,韦山,吴铁军,马凤臣赠送了世界语集邮品。卢万仪先生还接受了韦山的建议,在家里建立了世界语芳名录,请来到自己家中的世界语者在芳名录上签字留念,并贴上和主人的合影照片,以资留念。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世界语纪念品。多年以后,当来访者再次看到当年的留影后,该是何等的高兴呀!
期间与会者又突发奇想,打电话给李森老,决定在回北京途中下车,约定明天到呼和浩特商讨东北四大召开事宜。
白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晚上大家仍不愿意休息,讨论会继续进行,而且兰州的同志也赶来参加讨论,获益匪浅。直到零时,大家才依依不舍的互道晚安,约定明早继续讨论。

之二
韦山和丹东的马凤臣、吴铁军在西北一大后,绕行到内蒙,李森老、迟铁男等一行四人到火车站台接站,八十高龄的李森老在瑟瑟寒风中,亲自接站,我们非常感动,中午又设宴款待,在此十分感谢内蒙的同志,感谢李森老。席间,就东北四大召开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磋商,取得了新的一致意见。饭后,李森老派车送我们一行驱车到包头。内蒙世协副秘书长肖克同志又一次热情接待了我们,游览了包头的市景后,再次讨论了关于召开东北四大的若干问题。当晚我们住在了肖克同志的家里。相信,内蒙世界语协会的同志们,将会把东北四大开成成功的大会。

之三
最后一天下午,韦山搞了一个与会者的签名。会后韦山等三人到了呼和浩特和包头,见到了李森老和肖克,他们也都在那张纸上签下了名字。张绍基和一些提前离会的同志,未能参加签名,留下了遗憾。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