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报道

——“1932广东版世界语年鉴”阅读笔记之六

Guozhu


任何一次会议,都不应当以现场的“散会”为终止,会议之后的报道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总会有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出席大会,但又对大会非常关心,很想知道会议的情况。他们只能通过大会报道来了解。所以大会报道既是当时的记实新闻,又是日后的珍贵史料。
“1932广东版世界语年鉴”的第一编中,收入了两篇会议报道。即(JL32)p.7~12上的
叔人:广州市世界语同志第一次大会记
黄光:广州市世界语同志第二次大会记
执笔者决不会料到,他们所写的这两篇文章,在七十多年以后,会成为中国世运中的“考古新发现”。他们当年留下的历史纪录,会成为动听的老歌,怀旧的缘由,广陵散似的绝响,会给二十一世纪的广东(乃至中国)世界语者巨大的鼓舞。
广州市世界语同志第一次大会(以下简称“广州一大”)于1931年9月6日在广州市荔枝湾国民大学召开。出席者一百人左右。
广州市世界语同志第二次大会(以下简称“广州二大”)于1932年9月25日在广州东山培正中学大礼堂举行。同样有一百多人出席。
两次会议相距的时间有一年。两次会议都有合影,但是我们今天只能够看到广州二大的照片,见(JL32)p.2 “民国二十一年九月廿五日广州世界语同志第二次大会摄影(前后七排,60人合影,其中女性5人)”。国柱在上一篇阅读笔记中写道“广州一大是有合影的,很可能发表在前一年出版的1931年鉴里了。”这个说法的后一句有误。因为(JL32)p.4上说第一本年鉴出版于1930年。1930年的出版物当然不可能收入1931年的会议照片和报道,一大的照片现在也就见不到了。
两次大会开得都很成功。其共同的特点是:筹备认真,气氛感人,隆重热烈,内容丰富,报道详尽。
1.筹备认真
首先由发起者向广州世界语学会提议。然后由董事会议通过,随即选派人员,组织筹备会。已知二大的筹备会有十九人,光是筹备会一共就开了四次。分工细致,落实到人到位。如推黄尊生同志起草宣言,李濼同志主编特刊,广州市立世界语师范讲习所发信召集及征求提案,东山世界语学会布置会场。会中一切费用由学会及讲习所分派……等。
2.气氛感人
世界语者会议,已经形成了国际的惯例,比如会场要有绿星旗,开会要唱希望歌等。广州年会在会场的布置上是很讲究的。从报道中我们可以读到:
“会场中密挂着绿纸条。随风飘荡着像河边的榕树须,又像池畔的柳叶儿。四围墙壁上满贴着绿星绿帜,地上也布满了绿纸花。
礼堂的中央挂上着一个柴门哈甫像,一幅大绿旗,一张希望歌和一张秩序表。若把这些景物和门前的苍荫,湾中的清水及郊外的碧野一气连贯起来,便成了一个神秘的小国度了,像这样天然的风景,幽妙的所在,一进去便已入了一座神圣的古代宝殿似的,全个灵魂都要跟着那绿纸绉飘荡于六合之外,巡绕于九州之间。”
3.隆重热烈
从报道中提到的一些人名,我们可以感受到会议的规格。除了世界语界的元老如许论博区声白黄尊生等人外,还有党政机关代表,如省政府代表杨伟业先生,社会局代表莫京,市社会局代表刘若陵先生,市党部代表杨伟绩先生,教育局长伍大光(他曾经在黄浦军校中担任过世界语教官);来宾有培正中学校长黄启明先生,快字学校校长赵雅庭先生,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吴康先生,中大教授孟保罗,教授崔载阳先生,朱谦之先生,前滇省主席胡若愚先生及他的夫人等等。
4.内容丰富
大会的议程安排得很全面周到。尽可能让各方面的代表上台发言,又安排了讨论议案,合影,聚餐,郊游(还有意外的途中遇雨)。发言的内容涉及面很广,如在一大中有
许论博先生报告广州世界语运动概况,
区声白先生报告市立世界语师范讲习所概况,
黄尊生先生报告国内世界语运动概况,
萧中先生报告环球世界语会广州分会概况,
刘公铎先生报告东山世界语学会概况,
张亚雄先生报告广州世界语学会概况,
梁叔仁先生报告广州世界语青年团概况。
二大中还有
吴中原同志报告广州市立世界语师范讲习所毕业同学会成立经过,
李濼同志介绍崔氏教授法。
黄尊生同志在二大中报告国际世界语运动概况,当他说到日本改造方案中有“以世界语为第二国语”之明文时,听众都非常惊愕。
而广州同志筹款万元,在石牌买了地,准备筹建世界语图书馆,以及“在在图书馆基址近旁,有几位我们的同志买了不少地在那儿,因此有建设“世界语村”之议”的报道, 则令我们要非常惊愕和敬佩了。
广州同志自己也意识到“世界语村”的意义,报道中说:
“建设“世界语村”倒是世界上的创举,我们希望它能早点实现。中山大学新校址距“世界语村”不远,将来石牌会成为一个文化的重要地方,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5.报道详尽
两次大会分别由梁叔仁、陈黄光同志写成报道。
可贵的是,他们没有用那种令人生厌的官腔滥调、八股套话来写,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写成让读者有亲历似感受的详尽报道。
“广州二大”会议报道的结尾语是:
“这次大会便这样完了。此后我们要积极地执行这次大会中所有通过的提案,这才不失这次大会的意义;我们还希望明年的第三次大会比这次更为热烈。”
使我们今天读后,对于当年广东、广州世运的英才荟萃,峥嵘岁月,产生无限的神往、憧憬、敬佩、遐想。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