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学习  

世界语学研究

 

论国际语言与世界语 

西 

语言是人类用以表达思想、交换意见、相互了解交流文化的工具。虽然人们都称目前各国各民族使用的各自的语言为自然语;但语言本身并不是天生的、自然完善的。人类在远古的原始社会时期,过的是游动的群体生活,这时虽有简单的口头语言,但没有文字,到原始游群逐渐定居,分成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以后,语言也逐渐有了分歧,进而创造文字。根据我国有文字纪录的历史纪载,文字创始于纪元前约四千多年,或更久一点,由于我国版图辽阔,经过长期的部落战争,大部分部落地区都处于大杂居的状态,经过多次的统一和分裂,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才成为今天以汉文为全国公用文字包括五十多个民族的国家。但还有不少边远的少数民族由于文化较为落后,还保留自己的方言,有些还有各自的文字。目前全球有一百多个国家,有不少国家都有语言不同的少数民族,尤其象我国、印度、苏联这些大国。其他如非洲、欧洲、美洲以及太平洋沿岸的国家,讲不同语言的民族,至少也有四五百个。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交流。

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随着相互接触的机会日多,将起着越大的作用。远自十六、七世纪时期,即已有些先进的学者,感到语言的隔阂与人类进步有密切的关系。当时,笛卡儿就曾提出人类应有一种共同语言的理想。到了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生产力日益提高,火车、轮船的发明使各国人民间的接触日多,不同语言之间的交往,益感不便,因而随着陆续提出各种中立公共语言方案,不下三百多种。但这些方案只是以某一个民族语为基础稍加改进而成。前者无以真实地表达人们的完整思想,后者还残留着民族语言的许多烙印。

由于民族的感情的关系,不能为其他民族人民所接受。同时这种改造实际也不比原来的文字更好,结果都一一失败。柴门霍夫生于经过俄、普、奥三次瓜分,最后终于亡国的波兰,当时华沙在俄国统治之下,环境复杂,五方杂处,居住着许多弱小民族,深受沙皇的残酷压迫和民族仇恨的挑拨,各民族语言不通,互相仇恨,自相残杀,柴氏久受此种环境的困扰,深感各民族语言不通的痛苦,认为如果各民族有一个共同语言,一定可以避免各民族相互误解、嫉视、压迫和自相残杀的悲剧。但是一种各民族都能接受的共同语言,必须具备三种属性,即第一要具有中立性,也就是属于全世界各民族都能共同接受的国际性;第二要有科学性、逻辑性,使各民族的人民学习起来都易学易懂;第三采择世界各国大多数民族语中共有的优点词汇,创造成一种国际性的语言。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87年公布了他的第一书,名为Esperanto即意为“希望者”的语言(我国译为“世界语”)。这个方案一公布,即大受欢迎。初则用以写作、通信和翻译各国古典名著,觉得能运用自如,译文与原作并不逊色,实践证明它在写作上的功能;但在口语方面是否适宜,仍须一试,即于18年后的1905年在法国布朗召开第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当时到会的有688人,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员,大会用各种测试各种口语:演讲、辩论、学术讲话、专业对口交流经验,友谊交谈等等,通过这样的测试,这种语言完全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口语。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完全使用一种共同语,不用翻译的国际大会,当即决定每年开一次这样的大会。柴氏也公开宣布他本人对这种语言放弃任何权利和特权,交给公众按照规定的原则在运用中改善。这种大会已开了75届,1986年在我国召开的71届大会出席的有51个国家的2482人。1987年在波兰召开72届的一百周年大会,出席的有72个国家的5946人。现在世界语已在愈来愈多的爱好者灵活运用中不断发展,它已经创造了自己的各种子风格,吸收了许多国际性的词汇,也从各种民族语言中融合了一些自己没有,而应用上需要的部分,加以规律化、科学化,这就使它成为音调优美、字句结构灵活、富有弹性、表现力丰富的充满生命力的活的语言,成为真正的中立的国际性语言,而为世界各民族的人民都乐于接受和使用。现在爱好它、学习它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推广使用的地区也日益广泛,它不仅成了翻译传播古典文学的语言,而且还产生了许多出色的写原文著作的小说家、诗人和科学家,他们在世界文化领域已开出灿烂之花。

我国由于蔡元培先生倡导,1912年,当时教育部曾通令全国师范学校开设世界语选修课和各地一些世界语先进人士的努力推广,世界语曾有相当的发展。全国解放以后,高教部曾于1963年的规定,同时规定各校考取研究生和各机关考核干部评定职称时可以用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并开办各高等院校世界语教师班,以便高校开课,历年来,虽培养了不少教师,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世界语的课程。但由于以下三种原因,还有不少学校有关负责人员,坚持反对意见,不予支持:

有不少人怀疑学了世界语没有什么使用价值。实际这完全是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学术问题。这是用短视眼光看待适应人类社会进步需要而产生的新生事物的浅见,他们忽视了新生事物是会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纵观人类历史,新的创造,新的发明那一种不是经过长期的艰苦历程才为人类所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已五个世纪了,不是现在也还有人在宣传上帝创造世界吧?世界语方案还只有100周年,和有几千年历史的民族语比较起来,才不过沧海之一粟,可是它的发展是令人兴奋的。

目前在高校的教授学者中也有不少人认为英语就是国际语,学了英语就可以走遍天下,何必要世界语?英语在目前使用的范围的确比较大,但这是由于英帝国主义者在18-19世纪以后扩大对殖民地的掠夺,强使殖民地人民使用英语,加上后来美国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都是战胜国,共同成了垄断商业资本的大国,加上它们在经济上、航海上的优势,所以受英语影响的地方较多,但也还有不少并不欢迎英语的地区,如欧洲大陆,东欧及南美洲等受英语影响少的地方,还有在许多国际会议的场合,英语也还不是垄断会场的语言,如现在的联合国大会和欧洲共同体都在为没有一个共同语言而苦恼,不仅经济上浪费了许多为翻译设备而使用的金钱,并且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为争取语言平等而斗争。人们大概也还记得十八、九世纪时期的法语,也曾在政治上风行一时,俄国的贵族们也曾以能说几句法语为光荣。现在也不得不让位给英语了。但二次大战以后,大英帝国已逐渐崩溃,殖民地已纷纷独立,英国的英语和美国的英语也已发生了某些歧异,对伦敦音是英语的正宗的争论也少了,实际上英国的英语已逐渐为美国的英语所代替。英语是一种民族语言,没有中立性和国际性,它的发音复杂多变,语法缺少规律,句型构造也不规范,表达意义的功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为学习的人增加了不少困难。这些都不符合国际共同语的条件,它只有传达英美文化的作用,没有起到为人类社会交流文化的功能,也不能为其他民族的人民所接受。

也有些人认为世界语虽然是现代人类社会所需要,但参考资料太少,在高校教授有很大的困难,其实根据国际世协出版的书目,罗列了近2000多类各种书籍,并且每年都有新出的书籍,虽然其中大多数是文字作品,但近年来科技书籍也已陆续出版不少。世界语刊物也有一百多种。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也不能算少了。说它少,不过是自己没有经过调查研究,国内各学校和各图书馆由于轻视没有购买吧了。

由于以上三种思想障碍,使我国推广应用世界语,发生了不少阻力,虽然有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展仍较迟缓。其实我国在学术交流上的受益也有一些实例,如1981年邀请丹麦著名世界语者种子病理学专家尼尔加尔德来华在农林部免费办三个月的短训班;1982年又邀请联邦德国著名世界语控制论专家弗朗克来华在科学院作学术报告,以上两者都是使用世界语演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国际上自从第二次大战以后,世界语运动也有很大的进展,如在政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欧洲共同体等都在注意研究世界语在实用上的功能,教科文组织且已在1985118日通过了4.4.218号决议案,号召全世界学习,研究,使用世界语;此外还有不少国际学术团体也在逐渐将世界语作为工作语言之一。原来是空白点的非洲在50年代以来,已逐渐发展,据统计有世界语运动的国家已有27个,其中如塞内加尔、贝宁、加纳等七国已有全国性的组织,马达加斯加已允许在中学开设世界语选修课,尼日利亚的伊克波马大学和象牙海岸的阿比让大学也开办了世界语班。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世运目前也已恢复了过去的活力。我深信只要世界和平的局面能够继续持久下去,世界语运动必将有惊人的发展,它的理想也必倍受世界人民的欢迎,而付诸实现。

我国是五千多年历史的古国,科学文化原较世界各国先进,徒以长期受封建制度固步自封和一些富有守旧思想的官僚和顽固学者的阻力,以致现在科学文化都远远落后于现代发达国家。经过解放以后四十多年的努力,还追赶不上。世界语运动是新生的文化运动,我国起步原较各发达国家为迟,诚恐有朝一日,世界国际团体都采用世界语为工作语言,则我国又将落后于人,无法应付,处于被动的狼狈局面。我实在不能不为此担忧。希望主持高等教育的学者,对国家教委的指示切勿等闲视之。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