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实验,不懈的追求

 

 

简略的回顾

世界语第一书发表已经112年了。回顾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人类进行了两个大的实验。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验;二是推行人造语言的实验。社会主义实验是人类在社会科学方面的勇敢尝试;而世界语的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与对大同世界的向往相呼应的。所以,欧洲的工人阶级曾经非常积极地支持世界语运动,至今的“世界无民族协会”(SAT)仍然是世运中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中国的第一代世界语者曾经在白色恐怖下,在牢房里,在烽火连天的前线学习世界语。他们憧憬着,世界大同的一天到来时,全世界的热爱和平的人们都说着一种共同语言——世界语。

当然,世界语的革命色彩后来有所淡化。大家意识到,语言的主要作用毕竟是交流。不能把某种语言当作革命的工具加以推行。语言,特别是科学、中立、平等的语言值得推崇,它应该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生根、开花,展示其生命力。

世界语的宗教色彩不被大多数世界语者接受。所谓“人类一员主义”的口号已经被人淡忘。

最终胜利主义者,即相信(至少是希望)将来世界语一定能成为世界性的国际语言的人也越来越少。人们认为世界语能够成为一种辅助语言就很不错了。世界语者为自己订立了更为实际的目标,这反映在1996年的“布拉格宣言”中。

迎接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值得高兴的是,世界语运动还在稳步地向前发展;世界语运动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很好的机遇。所以国际世界语协会号召全球的世界语者开展“2000年大行动”,把世世界语运动推向新高潮。

 

中国世运的现状分析

中国世运贯穿于整个20世纪。在本世纪初叶有早期的宣传和蔡元培的支持;20年代有许伦博、黄尊生等人在广东的积极推动和全国20多个城市的参与;30年代提出了“为中国的解放而用世界语”,将世运和救亡联系起来,谱写了中国世运光辉的一页;30至40年代用世界语出版了不少的书籍,为传播中外文化、介绍弱小民族文学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世界语工作翻开了新的一页,成立了全国性的组织、出版刊物。但是由于受到苏联的反世界语方针的影响,中国世运也遭到过挫折。

1956年后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国世运处于最好时期。组织、出版、广播都作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63年陈毅副总理表态热情支持世界语,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语的工作向前发展。

“文化大革命”中世界语运动和一切进步文化运动一样,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1976年至1986年的十年,迎来了世界语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各地的世界语组织纷纷成立,全国学习世界语的人数超过百万。为世运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世运的发展增添了后劲。这个时期的辉煌顶点是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71届世界语大会,是中国世界语者喜气扬眉的日子。

其后的岁月,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世界语持更为实际的态度。狂热分子和实用主义者离开了队伍,真正具有献身精神和在语言运用上取得成绩的人留了下来。人少了,兵精了。世界语的火种并没有熄灭。

 

目前中国的世运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代人

1. 第一代世界语者是70岁以上的一些老同志:他们对世界语的感情非常深,世界语是他们年轻时代的追求。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忘记了世界语单词,但是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曾经和继续为世运作出特别的贡献。

2. 第二代世界语者是50岁以上的同志:他们大多在80年前代学习世界语,对语言比较熟悉,有经验和能力。是世运的核心力量。

3. 第三代世界语者是30岁以上的人:他们在90年代初接触世界语,能够应用世界语。努力探索世界语工作与社会活动的结合点。力图开创世界语的新局面。他们是世运的生力军。

4. 最年轻一代的是30岁以下的初学者,他们人数极少,但却是新鲜血液。他们也是中国世运的希望所在。

 

中国的世运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军

1. 专业的世界语者:主要是在北京从事翻译、出版、广播等工作的世界语者。他们受过正规的语言训练,运用语言的能力好。但是由于工作性质使然,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对外的宣传。他们是中国世运向外展示力量的一扇橱窗,也是中国世运的领头羊。

2. 业余的世界语者:主要是各地的世界语者。他们大多具有自己的专业工作,出于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界语的热爱,利用业余时间投身到世运来。尽管没有受过专业训练,许多人还是通过自学掌握了世界语,并且在翻译、创作、出版上作了大量的尝试。他们多年以来一直是推广世界语的主要力量。

应该注意到,近年来台湾的世界语者也有不少活动。

香港的世界语者,特别是青年世界语者也相当活跃,继香港世协成立之后,去年又成立了香港青年世界语协会。他们在香港的电台、报刊、大学做了不少的宣传工作,举办了世界语展览,印发了宣传材料;积极参与到中国、日本、韩国的世界语者“亚洲青年运动”;在中华世协的支持下,争得了主办2000年的世界青年大会的资格。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

 

中国的世运有许多有利条件

政府将世界语工作纳入到宣传工作的范畴,在出版、广播、对外联络方面给予经费支持;

我国教育部将世界语列入职称考评中的第二外语科目,允许在大学开设世界语课;

各地的世界语组织都是合法的社会科学团体,一些地区的协会还有专职的世界语干部;

世界语工作总有热心人关心爱护,经济上也经常有单位和个人支持。

 

中国的世运也面临许多困扰

后继乏人问题:许多地方协会年龄老化,缺少新鲜血液和年轻的面孔。

协会生存问题:一些地区的协会由于组织萎缩,会员锐减,无法通过社会团体的年审。

不团结的问题:世运内部的门派之争,造成世运不团结的现象普遍存在。内斗造成内耗,使本来就薄弱的运动更加虚弱。专业和业余世界语者之间隔阂的存在也由来已久。团结才有力量。但是实践中往往被忘记了。

语言水平问题:中国的世界语者的语言水平差,是困扰中国世运的大问题之一。宣传和推广世界语的人都不会世界语,哪有什么说服力和吸引力呢?

 

各地开展世运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北京: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对外宣传、出版、广播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

湖北:建立东湖世界语馆和世界语图书资料库;从事文学创作和出版纯文学的世语刊物《三色堇》;

东北地区:开展地区性的活动,筹办第二届东北地区(暨首届东北亚)世界语大会;邀请我国资深的世界语学者培训骨干分子;与商业活动相结合,为世界语活动增添活力和实力;

西安:直接采用世界语作为国际经贸的工作语言,并开展多方面的世界语服务;

广东:探索与旅游的结合;开展每月的“活动日”,出版刊物,增强世界语运动的凝聚力。广东坚持出版省级协会的正式刊物《绿穗》和近一年多来出版双语小刊《行动》,为我国世运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还探索跟香港的世界语者合作,开展交流活动;协助香港青年世界语协会,做筹办2000年世界青年大会的工作。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不能够照搬。一个地区成功的经验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到另一个地区。但是只要发挥地区的优势和特长,各个地区都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关于中国世运工作的设想

 

加强世界语运动和对世界语运动的宣传

世界语不是一般的语言,没有运动的支持,就没有生存的空间。所以,世界语者活跃的地方,世界语运动才能有声有色。世界语应该从办公室走出来,从学者的书斋走出来,吸收空气、阳光,和滋润语言的土壤结合。

世界语的活动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外界社会了解。过去在一些地区,活动总是在小圈子里搞,就是那么几个人。这怎么行?一些活动,特别是一些大型活动,应该请新闻媒体采访。取得一些成绩,应该上报纸。通过宣传介绍,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世界语、有世界语活动、世界语的宗旨是什么。

特别是要注意对各级党政领导的宣传。过去的一些领导很支持世界语,但是他们已经退休、过世。新的领导来了,他们不一定了解世界语,需要我们继续宣传。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对我们的会员也要宣传。让他们知道世界语的发展状况,世界语运动还在前进。一些人在某一段时期可能因为生活工作的问题不能参加活动,但是不要让他们失去联系。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会归队的,还可能是以更有力的方式投身到世运中来。

向国内外的世界语组织更加要宣传介绍本地的活动情况。一方面可以起到交流和鼓励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便于互相帮助、协同努力。

 

组织结构的多元化

我国的世界语组织一直是遵守法纪的模范,有法人代表,在民政局注册等记,每年通过年审等等。这是应该坚持的一个方向。

但是我觉得,世界语组织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灵活地组织世界语者搞学习和联谊活动。比如以小组的形式,以学习会的形式。当然能够与中华世协或地方协会取得联系,接受指导更好。

我认为,关键不在组织形式。而在于活动内容。如果有一个“协会”的招牌,长期不进行活动,或者只进行一些与世界语无关的活动,那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只是一个学习小组、一个联谊会,但有一批热心的老年人,有一批能讲会写的中青年,积极宣传推广世界语,那比什么都强!

 

世界语服务市场化

世界语者有自己特殊的消费需求,这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市场要是加以适当培育,是能够培养和养活一些人的。

世界语的市场往往是通过代理人来经营销售产品的。一直以来,要么是想要什么没有什么,要么是有了什么也卖不出去,消费者有时候交了钱得不到东西或者是得不到优质的东西,如此等等。

世界语者应该提高市场经济的意识,提高履行合同的意识。让世界语服务市场化。不但在书刊服务方面,而且在旅游服务等方面,也可以开辟服务市场。

北京可以搞世界语服务,地方的世界语者也可以搞世界语服务。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势互补,还可以彼此合作,协同开发。

 

教学法的研究

世界语是一种易学的语言,但是毕竟是一门外语。我们在宣传世界语易学的同时,必须认真地研究如何让中国人更快地掌握它。

中国的外语学习长期以来存在重视阅读理解,忽视说听训练的现象。在世界语学习中也有这种情况。我们也有一些很好的供高校用的大部教科书,也有一些较小的入门教科书。前者不适合于速成学习,后者内容大多过时。应该仿效国外先进的教学法,编写适合中国人的好教材、多媒体教材,创造出中国的“崔氏教学法”。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同志自己不深入学习和掌握世界语,却忙于提出方法、编写教材。看起来动机良好,但实际于事无补。对推广世界语不会帮忙,只能添乱。

 

加强语言应用,融入国际世运

世界语要显示魅力,就应该向世人显示它实际应用的能力。通信、写作、友好会见、商务会谈等,都是展示语言风采的场合。没有一批能听会说,写作表达自如的人,世界语就会黯然失色。我们就无法宣传世界语的优越性。

所以提高语言水平,对宣传推广世界语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世界语是世界范畴的事业。不要关起门来在中国搞世界语。按照时髦的讲法,就是要“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世界语者要了解国际世运的现状;也让外国世界语界了解中国世运的现状。

我们最近编辑出版了双语的世界语小刊物,就是为了促进中外的交流。我们加强与法兰克福世界语协会和香港世界语协会的联系和合作,争取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的支持帮助,都是一些有益的探索。

中国的世界语者出国机会甚少,所以亲身体验外国的世界语“环境和气氛”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我们呼吁到过国外访问的世界语者们,多写一些见闻录,象早期世界语者黄尊生那样,象九十年代的年轻女世界语者莉迪娅(陈利群)那样。

 

跟上网络化的时代

世界语者的对外联系是非常重要的。早期主要是通信,后来有了电报、电话和电传。到了因特网时代,世界语者的联系更加方便了。

简单而廉价的通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所花的费用只是普通邮政的十分之一,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收到信息。我们可以请千里之外的朋友审阅、修改稿件。一天之内可以往返交流好几次!

实时的交流可以通过“聊天室”和“网上交谈器”ICQ进行。不但可以进行手谈,甚至可以进行语音交谈,所花的费用与市话费用相当。

网页是宣传推介世界语的很好的橱窗。鲜明又生动,廉价而持久,可以起到普通媒体不能起的作用。可以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和关心。现在国际的世界语组织几乎都有网页,不少世界语者也有个人网页。一些个人网页的内容比组织的网页还要丰富,在网上存在着一个缤纷灿烂的世界语天地。

我国的世界语组织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网页。但是一些个人网页已经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新疆刘晓哲的个人网页《绿网》已经成为中国世界语者经常访问和发表意见的场所,在国内文化教育类的个人网页中,排行前几名。

我们希望,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尽快上网,让国内外的世界语者可以方便地了解中国世运的情况,并向全协反馈信息。目前,中华世协暂时可以利用《绿网》发布消息,张贴公告,加强与各地的沟通。

 

世界语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它的运动不断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而进步,并且不断地适应这个变动的世界。伟大的语言实验将继续下去,世界语者的理想——在世界上推行一种辅助语也永远不会熄灭!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