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的中国世界语运动
                                                  —— 胡 旭


世界语进入中国已有一百多年。当清朝末年的老少爷儿们后脑勺上的辫子还在甩来甩去地运动着时,世界语已经开始在中国星星之火般地运动起来。说来也很有意思:那么多的外来语言在中国都没有什么“XX语运动”之说,而独独世界语就有此一说。这大概要从世界语本身的特点说起。如果世界语没有本身的这些特点,那么我们无论怎么“运”,也是“动”不起来的。
一.世界语本身的特点
众所周知,世界上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一定有语言。一个国家有自己的“国语”,一个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因为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往工具。而且一个民族的文化发达与否,都会在这个民族的语言里反映出来。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不断萎缩,那就表明这个民族文化正在消失中。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没了,那么这个民族还有存在的意义么?由此可见,一个民族的语言对于民族是何等地重要!也由此,一些霸权主义者常常要用自己的语言来代替别的民族语言,从而达到自己称霸一方或世界的目的。
在这个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人民,尽管他们的语言不同,但他们绝大多数都向往着平等、友爱、和平、幸福的生活。大概谁也不愿意过那种每日里打得鸡飞狗跳、鼻青脸肿的生活。可是在柴门霍夫的青少年时代,他常常见到一些国家或民族总是为语言问题而打得不可开交。小则三五成群地拖着棍棒什么的你追我赶,大则两国军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杀将起来。因此,柴门霍夫在创造世界语的同时,便将人类希望平等、和平、大同的理想融入其中。这就是世界语本身的第一个特点。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坐在一张桌子旁讨论事情时,常常会有个跟班似的人也端坐在一边,我们称之为“翻译”。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这些首脑们互相明白对方在说些什么。当然,这种翻译是精通两国语言的,决计不会将首脑们桌上的谈话给“翻”到桌子下面去。当这些首脑们达成什么协议后,红光满面地又是握手又是拥抱时,不知他们想过没有:这场游戏的真正主角应该是那个跟班似的翻译!因为刚才的所有交谈,其实都在那个翻译的掌握之中!
如果十几个国家的会议,就得有数十个翻译。所以开这样的大会,首先这个“翻译”的问题就要让大家“翻”来覆去地安排半天了。因为你要尊重与会各国的民族语言呀。
不过,我们也常看到几个乃至几十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在一起尽兴交谈而没有一个翻译!大家用的是同一种语言,这种简单易学的语言就是国际辅助语—世界语!这种语言是不属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人造语言,它能在国际社会的平等交往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世界语本身的第二个特点。
作为一种不属于任何民族的人造语言,大概还没有谁出生不久便张开小手在那里“啥路通”的。这就是说:要让世上的人们知道和掌握这种语言,就需要有一大群人来做这种语言的宣传、推广工作。而这种日复一日、地复一地的推广工作,就构成一种运动。我们称之为世界语运动。由此,世界语就有了它本身的第三个特点:
在人们用世界语相互交流时,它只是一种语言工具,这时它属于语言学科的范畴。当人们为在社会上推广世界语而进行这种运动时,它便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
当人们在用世界语进行交流时,会由大家之间的平等性而产生一种亲切感;而当人们彼此都投身到推广世界语的运动中时,又会由于从事共同的事业而产生一种和谐感。世界语者们称之为“harmonio”。这就使世界语本身有了第四个特点。
正是由于世界语本身的特点,使得许多人在学习或接触了世界语后,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世界语运动之中。因此,在国际上有了国际世界语运动,在中国有了中国世界语运动。
尽管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已经有了百年的历史,然而它却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起起落落、而跌跌撞撞地在向前迈着具有中国特色的脚步。我们应该怎样来论述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呢?
大凡一种运动,就应该有一群人在那里“运动”,而这些人又会是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那么,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中又有哪些阶层呢?这些阶层在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当中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些而不谈,就无法论及中国的世界语运动。
二.中国世界语运动的组成阶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中国现在的世界语运动中有三个阶层。恰恰就是这三个阶层的产生,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世界语运动!
这三个阶层是:
1. 政府机关阶层;
2. 地方组织阶层;
3. 个人行为阶层。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政府机关阶层。
其实,这个阶层的出现是与中国老一辈世界语活动家们的努力工作分不开的。比如在中国革命初期用世界语传播革命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用世界语宣传中国的抗战等等。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便先后设立了由国家开资的中国世界语工作机构。如:全国世界语协会、中国报道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组及世界语出版社等。当然设立这些机构的主要目的是为着用世界语对外宣传,但也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这些机构的设立,从而确立了世界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即:世界语是国家对外宣传的工具。那么,这种社会地位的确立,实际上是向社会传达了一种信息:世界语是中国政府认为有其使用价值的一种宣传工具,而这种宣传工具必须是由政府部门来掌握的。
在此,我们顺便来谈谈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有地方上的世界语协(学)会而没有全国的协(学)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有了全国世界语协会而地方上反而没有了世界语协(学)会?
在国民党统治中、后期,由于世界语的书籍中给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带来了许多进步思想和革命道理,又有一批革命人士同时也是世界语者,而且共产党正在用世界语作为宣传工具。如此一来,国民党政府又怎能会同意成立一个和自己对着干的全国性组织呢?而当时的地方政府则不同:由于中国当时刚从封建割据转向共和体制,国民党对地方上基本由原来的“诸侯”组成的政府控制也并非很得力。加上地方上的“官”们也不大清楚世界语是来自何方的神圣,只晓得是“洋人”的东西就是了。这样就给地方上世界语组织的成立无意间开了绿灯。再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战争和政局的动乱,中国的世界语者也很难组织起全国的协会。这就形成了当时有地方世界语协会而没有全国世界语协会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世界语在中国革命时期所起的作用受到了新人民政府的认可,加上共产党历来对宣传工作的重视,所以在一段时间里,被视为宣传工具的世界语就理所当然地由政府来控制了。这也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在一段时间里中国有全国世界语协会,反而地方上却没有世界语协会。
后来邓小平同志提出拨乱反正,并着手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从1979年开始,湖北省第一个成立了地方上的省级协会,全国各地开始陆续有了地方上的世界语协(学)会。直到这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才有了真正全面的世界语运动!道理也很简单:一种语言方面的运动,如果没有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参与,没有大面积地推而广之,能叫“XX语运动”吗?显然回答是否定式!
由此,我们在谈到现在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政府机关阶层时,就不可能不论及到中国世界语运动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以上这种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已知道了这一阶层形成的历史与政治背景。那么,这一阶层是由一些什么样的人士组成呢?实际上,在中国现在的世界语运动中,这个阶层的人员是最为单纯的:其一,政治可靠,是国家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二,有一定的世界语水平。
当然,这个阶层人员的工作性质同体制改革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是在指定的范围内为国家对外宣传做着世界语工作。他们当中不乏高水准的世界语者,也不乏对中国世界语运动有极大热情。但是,正因为他们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可能违反工作纪律。故此,有一些事对于他们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我们不能指责他们,相反我们要尽最大力量支持他们。在这个阶层中也有一些人,他们对于本身的世界语工作只是尽职,尽一个职业工作人员的本职。那么,你不能说他做得不对,因为他已经尽职了。你爱世界语,你要为世界语怎样怎样,但你没有权利要求别人都和你一样呀。在这个阶层中,也有少数人,并不愿意做这个没有多大油水的世界语工作。由于分配到这里工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只好做一天“世界语和尚”撞一天“世界语钟”了。
由于体制和工作制度上的一些原因,使这个阶层的世界语工作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甚至有官僚主义、教条主义之说。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个阶层在中国世界语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他们的工作从很大意义上来说,是在维护世界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也正是他们的工作,给了中国世界语运动一个支点。在我们开展世界语宣传活动时,常常有同志向周围的群众说:看!这是我们国家国际电台的世界语广播时间表;看!这是我们国家出版的世界语刊物。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就是在向群众介绍世界语在中国的社会地位!而这时,我们想过没有:是谁在维护着世界语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呢?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阶层中的一些同志对世界语语言基础建设所做的贡献,更不能无视这个阶层中的真正世界语者们对于中国世界语运动所做的贡献。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个阶层在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某些工作方式,也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这倒不是这个阶层的人员如何如何,而是体制和机关制度上的问题。比如说,中国的全国世界语大会,每五年才能召开一次。(国际上的奥运会是四年一次)而国际世界语大会是每年一次。就这一点看来,中国的全国世界语大会可谓是马拉松的马拉松,这在国际世界语界来说恐怕也是一个笑话。但是,有哪个中国的世界语者愿意这样么?都不愿意!但是上面的领导就这么定了,你全协想两年开一次也不行啊!所以说,中国的世界语运动、特别是全国世界语协会所组织的世界语活动,在某些方面来讲,是受到了某些官僚主义、功利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的阻碍。
但我们在分析了中国的其他世界语运动阶层和中国的社会现状后,会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政府机关阶层,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并不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领导阶层!从法律的角度上来说,全国世界语协会只是中国外文局下属的一个机构,而这样的机构不具有领导中国地方群众社会团体的权利!虽然我们一直和一致把全国世界语协会当成了我们的当然领导机关。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每个在当地有关部门注册了的世界语组织都有自己的法人,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团体!搞清楚了这样的问题,将有益于调整我们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方针和策略;有益于我们中国世界语运动中各个阶层的协调和配合;有益于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来谈谈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地方组织阶层。
所谓地方组织阶层,其实就是由各地的世界语者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当地的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成立的各种法人世界语社会团体。由于这些团体的成立,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地方组织阶层。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地方组织阶层的产生,标志着中国真正开始了全面的世界语运动。
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地方组织阶层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主体,也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因为他们所做的工作乃是世界语运动的最基础的工作。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阶层的参与,中国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运动!
这个阶层的工作性质就是在各地向社会宣传世界语,开展世界语教学、咨询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基本上都是当地的世界语者们利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自己出经费来完成的。因为这个阶层的组织形式就决定了其无上级拨款。(当然也有极少数的协会,有时可以从当地的什么单位弄出一点开销来。)
除了上述的基本活动,这个阶层中也不乏高水准的世界语者,他们为世界语的语言基础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中国名著的翻译、世界语词典的编译、世界语教课书的编译、世界语学习网站的设立等等。
由此而论,这一阶层的世界语工作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世界语本身的第三个特点:即在语言学范畴和社会学范畴的世界语工作。而且大都是靠着一种奉献精神来完成这些工作。这又体现了世界语本身的第四个特点:“harmonio”。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地方组织阶层为中国乃至国际世界语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兴败存亡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命运!弄清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今后怎样开展世界语运动将大有所益。
因为我们所说的这个阶层,是中国世界语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层,同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个阶层!为什么如此说呢?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阶层的人员组成情况,就会明白这一点。
可以说,这个阶层的人员组成是最为复杂的。他们来自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来自社会上的各个方面。在他们进入到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整体队伍中来时,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多年来养成的世界观、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带入这个集体。我们在这里对这个阶层的人员组成进行分析,是想唤起大家对一些问题的重视,克服那些不利于世界语运动的因素,发挥积极的因素,从而使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能健康的发展。如果说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是一座大厦,而这个地方组织阶层就是大厦的主梁。假如这个主梁的质量发生了问题,成了“豆腐渣工程”,那么大厦还会依然耸立吗?因此,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方组织阶层的人员组成,分析起来大致有如下几大方面:
1. 科学文化教育界;
来自科学文化教育界的人员大致有教授、讲师、教师、科学机构工作人员、地方上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文化企业单位的人员以及在其它企业单位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
这些人员在这一阶层中的比例大约有二分之一多,是这一阶层的主体。
这些人员一般有着较高的素质和自身修养,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其中有些人在中国的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这些人的世界语工作进行得比较规范化,有较高的世界语教学能力与宣传世界语的演讲能力。他们的世界语工作可以在语言学和社会学范畴同时进行,并且对其周围的人能产生影响。
他们所不足的地方在于:缺少社会活动的组织能力,对于如何开展社会活动、如何取得效益,缺少相关经验。
2. 工商企业界;
来自工商企业界的人员有商业企业人士和工业企业人士,这些人一般来说有工商业主和工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
这些人员在这一阶层中所占比例不大,约占二十分之一左右。
这些人员有着较高的素养、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多的社会活动经验。他们在社会活动中应付自如,常常能组织起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世界语社会活动,并对周围的人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身工作上的原因而没有多少时间来专心学习世界语,他们的世界语语言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明显的提高。故而对于国际上世界语运动以及世界语本身的知识了解得不十分透彻。
3. 学生界
这些人员都是来自大学、高、初中(有的甚至是小学)的学生,也有一些人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故而这个方面的人员是这一阶层中最为单纯的。但遗憾的是,他们在这个阶层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约在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有的人才开始学习世界语。
这些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热情高;能很快地接受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在同学的范围里有着很强的传播能力。
而他们的不足在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面对着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他们存在一种对自己将来的担心:就是在毕业找到工作后,那时的工作环境和时间还能不能允许他们参与世界语的活动。
但不管怎样说,这个群体是中国世界语运动未来的希望所在。
4. 普通群众界
这些人员来自中国社会中的普通大众,他们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来自不同的行业。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比较复杂。
这些人员大约占此阶层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些人对于世界语活动能保持着长久的热情,常常能从自己那紧巴巴的钱袋里毫不犹豫地掏出自己省了又省的一点点银两来资助世界语活动或是来参加世界语活动。他们中不少人是被世界语本身的第一个和第四个特点所吸引,从而加入到世界语运动中来,并且能够坚定不移地支持或参与各种世界语活动。
他们的不足之处在于:他们之间的文化水平、世界语水平、思想水平及行为标准参差不齐,故而有时候极个别人的言谈举止令人难以理解。
    当然,也免不了有若干怀着其它目的来参与世界语活动的人,有时这些人在社会上的一些作为,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我们世界语者的声誉,给我们的世界语运动带来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数年前某地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报道,讲叙了某地一放牛娃被某地世界语XXXX欺骗,最后沦落街头的事情。可想而知,这个事件对我们的世界语运动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地方组织阶层是一个比较庞大而又比较复杂的阶层。它既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主导潮流而又不免鱼龙混杂。这个阶层的运作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中国的世界语运动中,还有一个“个人行为阶层”。
这个阶层的组成人员分布在中国社会的各阶层之中,人数无法统计。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基本上都有一定的世界语语言水平,甚至有的人有着极高的水平。他们似乎是世界语的“隐士”,基本上或是完全没有参加世界语者的集体活动。但是他们对于世界语的热爱却并没有消失,他们常常在自己个人的范围里学习、研究和运用着世界语。并且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周围的人,或是告诉别人什么是世界语;或是教人学习世界语。他们虽然没有怎样参加世界语活动,但他们却在有意无意间以个人的行为在进行着与世界语有关的活动。他们的活动,是否可以称之为“世界语边缘运动”呢?
这些人很大部分原来都是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一员,而且有的是相当热心的世界语者!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离开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集体。有的是出于生活或工作环境等原因,而有的则是伤心地离开。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笔者认为:那次UK的LKK所采取的一些工作方法和对待中国世界语者的态度,是到目前为止的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最大的一次败笔!那些官僚主义作风和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极大地伤害了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极大地伤了中国世界语者的心!
为什么现在要提起这段往事?因为我们所说的“个人行为阶层”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包括那些有能力与水平的人,就是在71届UK后伤心地离开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集体。而且就是在71届UK后,中国的世界语运动突然间一落千丈!这难道不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么?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中国世界语运动的主要阶层停止了运作,那么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还能“运”什么“动”呢?
在弄清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组成结构后,我们便会清楚当前一些不利于世界语发展的现象及其成因,我们便能找到改变这些现象的方法,从而使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能健康地向前发展。
三.当前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一些现象
在当前的中国世界语运动中,存在着一些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们世界语运动中的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世界语运动。因此我们一定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从而使我们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能健康而长久地发展下去。那么,究竟有哪些现象、而我们又将如何解决呢?
1. “群龙无首”
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为:缺乏统一领导与指挥;今天张三一个动议,明天李四一个倡导,后天王五一个埋怨,有些结果不了了之;有了成果无人问,出了问题无人管;大家都在那里团团转着找“头”。
这种现象的产生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即:全国世协无法具体来领导全国的地方组织阶层,这也是我们上面提到过的问题。因为从法律角度上来讲,全协无法来领导地方群众社会团体。有时全协在有些事情上没有做出相关的反应,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而我们的一些同志还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还在那里等着“上面”的指示。结果半天也没动静,于是就发起了牢骚。而各地的世界语团体间又缺乏统一与协调,所以弄得“乱‘世’英雄起四方,八面变幻草头王。吵吵嚷嚷皆是理,个个都有发令枪。”
如果我们不设法改变这种现象,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就不可能有一个系统的指导方针和策略、就不可能有一个既清晰而又统一的目标、就不可能有一个长远而可行的工作计划、即使有工作方针也无从贯彻执行。其结果只能给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带来混乱,并由此而产生更多的问题。这样的局面对于我们的世界语运动来说,有什么好处呢?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只有害处!
2. “体弱多病”
由于市场经济机制的实施,加之上述无“头”问题的影响,故而使得原本就不强大的地方世界语组织出现这种“体弱多病”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为:
体弱:绝大多数地方世界语组织没有主管单位拨款,生存得非常困难。有的协会至今还没有一个固定而象样的办公地址。要搞世界语活动基本上只能靠会费或会员自费参加。再不就拿起“三样法宝”到外面去“化缘”。首先用 “敲门棍”(棍上刻着中国革命家赞同世界语的语录及中国政府的几家世界语机构的名字。)敲开某个单位的门,言之“需要支持”等等;然后便递上“绿色化缘钵”,口中念念有词:“多少支持点经费怎样怎样”云云;再就因人而宜地送上几顶“高帽”,戴得几个主管们心花怒放。于是,钵子里头便听见了几块银子落入的声音。遇到银子给得多点的,可以管得了一时,却管不了一世;给得少的,则管得了上顿而顾不得下顿;有的则遇上了“铁鸡公”,任你法宝祭完,结果是“一毛不拔”。
又由于如此“体弱”,而出现了一些“病症”:
其一为“偏瘫”。有的协会名义上是存在的,但由于经费困难而无法开展集体活动。就象一个偏瘫病人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过来过去。
其二为“中邪”。有的地方为了解决“体弱”问题而病急乱投医,结果未分真假地弄来些“郎中”。以为这些人能给当地世界语活动注入经济力量,却没想到这些人有的在那里疯疯癫癫地跳起了大神;有的则赤膊上阵,拍着发红的胸脯哇哇地叫卖起了大力丸什么的。结果弄得污七八糟,象是中了邪一样。
其三为“贫血”。有的地方一方面由于经费困难再加上组织不得力,故而参加世界语活动的人总是那么几个,更无法顾及开展世界语教学什么的。这是典型的“贫血”。
其四为“打摆子”。有的地方世界语活动忽冷忽热,就如同打摆子一样。
其五为“健忘症”。有的地方的世界语活动则是大家各凑几文,找个最少开销的地方,每月集会一两次。而在会上也不使用世界语,大家都用自己最为熟练的方言在那里“侃大山”,侃到肚皮饿了便拍屁股走人。还对外美其名曰此乃世界语活动。好象得了健忘症似的,既不用世界语,也不谈如何推广世界语。长此以往,使那些具有一定世界语水平的同志们退避三舍,进入了“个人行为阶层”。
以上这些现象则反映出中国绝大多数世界语地方组织都必须面对的两个问题:搞世界语的经费从何而来?如何健全我们的组织?如果我们能妥善地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世界语运动才会走上康庄大道!
3. “虎头蛇尾”
既然“无首”,既然“体弱”,就无法避免产生虎头蛇尾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表现为:开始做一件事时,可以闹得轰轰烈烈。到了结尾,却没了消息。比如,有时在某地要开一个什么会,会前和会上给人们以相当热闹的感觉,会后也要闹腾几天。最后呢?会上的什么决议执行了没有谁也不清楚,从此就没了下文。这种现象,反映出我们世界语运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其一为“形式主义”。这种问题的产生,源于我们有些同志对世界语本身的性质没有完全理解,不清楚世界语运动是一种需要长期努力来推广的艰苦工作。以为闹个轰轰烈烈,就会立马见效。希望有天早上一觉醒来,哈,满世界都唱起了《希望歌》!一但发现实际情况并非自己想象,便象突然撒了气的气球:扑哧一声,没影了。这种问题的产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有些同志犯了性急的毛病。他们看到有的地方世界语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也不管自己这里具体情况如何,先搞个热闹再说。只顾及形式上的需要而忽略了实质上的工作,最后也就不了了之。实际上这也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这种问题给我们的世界语运动带来的危害,就是使我们的工作脱离实际,成为假、大、空的形式主义。
          其二为“机会主义”。这一问题的产生,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的有些同志不愿意做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幻想着借一次机会就能成功。一但发现实际上无法达到目的,便烟熄火熄了。这种情况与“形式主义”产生的前一种情况有些类似,但其区别在于:一个是不明白要做长期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以为一击便可成功;而另一个则是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希望一击便能成功。但是机会主义产生的第二种情况,则暴露了我们有的地方世界语组织在管理制度上的漏洞,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这些人不是为了世界语运动来参与我们的活动,而是带着自己的某种目的想到这里来捞点什么。这种机会主义者会利用社会上的各种机会来为自己捞取名或利,捞到捞不到都会拍屁股走人。
          这个问题带给我们世界语运动的危害就是:破坏了我们世界语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人感到世界语工作华而不实,从而影响到世界语工作在社会上的声誉。
          其三为“盲动主义”。这一问题的产生,说明了我们有些同志热情甚高而理性甚少。做事不是从长计议,而是凭着一种热情。热情一来,脑袋立刻胀得笆斗大,管它三七二十一还是三十一,先弄个热闹再说。热情一退,立马夹起小尾巴溜到一边,期盼着脑袋再又笆斗大的时候。这种作风,实际上是对世界语运动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使别人以为从事世界语工作的人是些乌合之众,做事虎头蛇尾。由此一样会影响到我们世界语运动的声誉。
         在我们当前的世界语运动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与问题(当然还有它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然而,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首先要解决好“群龙无首”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个问题,其它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下一章中,我们会谈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四.团结起来,为中国世界语运动而努力工作!
综合上述,我们了解了世界语本身的特点,分析了中国世界语运动中的各阶层,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运动中所出现的问题。那么,为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长久发展,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为中国世界语运动而`努力工作。也就是说,我们世界语运动中的三个阶层首先要联合起来,发扬各个阶层的长处,弥补短处。首先,我们要解决好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而产生的“群龙无首”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世界语运动有一个名副其实的“首”;建立一种完善的组织机构;设计一套完整的方针和策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做出一个长远的工作计划;找到一条适合我们中国世界语运动健康发展的道路。
为此,建议设立中国世界语者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其提纲如下:
1. 由全国世界语协会(如果其上级同意的话)、中国地方上所有具有法人资格的世界语团体签署联合协议,设立中国世界语者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如果全协无法以组织形式参加,则由设立后的常务委员会邀请全协的若干同志加盟或请全协作为大会监察机构。
2. 每个加盟团体选派一名理事长或秘书长作常务委员会委员。
3. 该常务委员会不设委员长及副委员长。只设一位秘书长,由各地的常务委员轮流担任,每年轮换。
4. 该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形成采取投票方式,其原则为少数服从多数。秘书长负责公布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及通知,并负责收集各地信息反馈及世运动态,及时通知和联络所有常委。秘书长没有作出任何决定的权利。
5. 该常务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方针和策略、工作计划、工作制度、检查制度、奖惩制度以及中国世界语者守则等一系列具体措施。
6. 该常务委员会不作为日常办公机关,无须进行登记注册。平常通过互联网或电话、邮件进行联系。在每年举行中国世界语者大会前召开一次会议,讨论新的工作或修改一些需要修改的相关内容。
7. 该常务委员会的委员负责对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常委会进行汇报。有条件时由若干常委及秘书长组成检查组进行抽查。
8. 各地或各专业的世界语学术或运动成果可在大会上进行认定并向全国世界语者公布。由大会文献记录在案。
以上为我的一点建议,具体意见希望大家进行补充。
                                          2003.12.02.于武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