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感想随录之一

 姚建波


不知诸位是否读过李奈西的回忆文章,如果平时零星地了解一些我国世运的历史,结合李老前辈的文章,透过官方半官方的赞歌颂词,不难发现,我国数十年的世界语运动史,是一段令人心酸、令人心痛、令人无奈、令人扼腕的艰难历程。可以料想,持不同观点者大有人在。但是,事实总归是事实,讳言矛盾、粉饰太平、自我陶醉,只会使我们迷失方向,于事业的发展没有任何益处。囿于思维定势,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做官样文章,分析事物的方法是一分为二,这没有错,错就错在不论何事,不足和成绩都是三七开!即使没有七成成绩,也要凑满七成。于是,继续前进的动力便在“形势一片大好”声中渐渐消退。鲁迅先生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不妨学一学“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学习中的做法,彻底摒弃“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官场积弊,不要去回顾自己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辉煌业绩,而是集中精力总结问题和不足,寻找自新的整改措施。惟有下此猛药,我们的世界语运动才能走出泥谭、摆脱困境。回顾历史,总结当前,我国世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

1、世协组织的协会功能发挥不佳。

一是与政治运动共沉浮。我国的世界语运动,似乎与生俱来就和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政治运动方向对头,则促进世界语运动的发展;反之,则阻碍世运的进程。前者的例子如抗日救亡运动,后者的例子如反右、文革。这种共生关系,有利有弊,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世界语协会应该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民间学术社团组织,目前虽然在形式上已经与党政机关脱钩,但是在思想意识上、运作方式上是否彻底改变过来,还值得怀疑,特别是全国世协。二是世界语者成员阶层狭窄。世界语的学习使用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世界语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三是没有形成职业活动家队伍。世界语不是书斋里的象牙之塔,他的生命力存在于千千万万人的学习使用之中。德高望重的世界语学者,固然万分重要并令人敬佩,但他不一定是宣传推广的能手,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职业世界语推广人才。各级世界语协会不能把入会的门槛定得太高,要把高度认同世界语理想、掌握基础世界语知识、乐于奉献、擅长活动的世界语爱好者吸纳进来,增强组织的生机活力。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世界语的宣传推广。武训不识字,但一心办学,读书受惠者无数,成为世代称颂的佳话,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协虽然有一个“世界语之友会”,但仅仅是点缀而已,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协会组织上下联系松散。上一级协会不能全面掌握下一级协会的活动情况,不能有效地指导下一级协会的工作,比如培养骨干、培训学员、筹建组织、争取支持等等。而对下一级举办的一些活动,不分青红皂白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来个“严正声明”、“郑重告示”,挫伤基层的积极性。最近,戴胜桥先生和他的“武汉世界语协会”被弄得不亦乐乎,不知是否属同类问题。由于上一级协会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基层世界语组织很少主动与上级协会联系沟通。当然,联系了也是白联系。大多数基层组织处于各自为战、自生自灭的状态。五是会刊方向飘摇不定。最为典型的要数《世界》会刊,苦于经费不足,数度调整刊物方向和版面,如今是“不像猫咪不像狗”,以至于有人萌生了是否继续订阅的疑惑。在此,我建议大家还是继续订阅,毕竟它是我们世界语者的刊物,我们不支持谁支持?大家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献计献策帮助办好《世界》上来,君意如何?

2、“语言”与“运动”的关系始终未能很好地统一起来。

“语言派”的毛病是只重视自身语言修养,喜欢在书斋里做学问,认为只有学问做大了,才有资格去从事宣传推广工作。否则就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因而对于“运动派”也就不屑一顾。“运动派”的缺点是到处拉人马、建组织,然后会长、理事长、秘书长一路分封下去,彼此弄个头衔光彩光彩,过一把“官瘾”,而不是脚踏实地去做世界语的学习提高、推广应用工作。争论的双方彼此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语言派”指摘“运动派”沽名钓誉,“运动派”视“语言派”为不明世理的“书蠹”。殊不知世界语的“语言”问题、“运动”问题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的,两者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

3、文人相轻、意气用事、互相攻讦的恶习积重难反。

党同伐异加官僚习气、文人相轻加学阀作风,乃是我国文坛流传千百年的陋习,不幸统统被带到世界语队伍中来了。本来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同声高唱《希望歌》,手挽着手走到一起来的,不知怎的,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互不谅解甚至互相拆台,只考虑个人的恩恩怨怨,全然不顾世界语事业的大局。叫人黯然神伤的例子实在太多,不说也罢,不知何日才能彻底改观。

4、打着世界语旗帜招摇撞骗的恶例至今未能根本杜绝。

骗子是人人深恶痛绝的,然而打着世界语旗号的骗子危害更大!骗人钱财姑且不论,至命的是败坏了世界语的声誉。

5、落后于全球一体化潮流,未能充分发挥现代通讯手段的传媒作用。

《中国报道》改为网络版并不说明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其中包含无数的伤心和无奈,大家心知肚明,毋需多言。全国世协至今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实在是很不应该。不知全国世协的弟兄们占着政府公务员或行政事业单位的编制,吃着国家的俸禄,写着无关痛痒的官样文章,是否应该为世界语的网络化作一点考虑?也许已经在考虑,那么,请大家拭目以待;也许早就建成,只是知名度不高而已,那么,请大家广而告之。不管怎么说,倒是有一批以刘晓哲为代表的个人世界语网站活跃在当今的世界语运动大潮中,《绿网》可以说是声誉鹊起,名副其实成了世界语旗舰网站。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全国世协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不仅不肯屈尊参加《绿网》的有关讨论活动,而且,对民间的个人世界语网站不置一词,更不要说关心支持了。有识之士早就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化是加速推广世界语的有效手段,必须充分加以利用。

以上罗列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绝无全盘否定成绩和功劳之意,本人无意与别人争论世运成绩和不足的比例,但有心与大家深入探讨世运的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2001.04.26)


         《世运感想随录之二----办好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之我见》

如果顺利的话,2004年将在我国召开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这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做些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不早明确,摸着石头过河,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是不行的。如果单单把它当作一般性的国际会议来筹备,而不考虑它的特殊性,即使工作做得最好,无非是热热闹闹几天后作鸟兽散,一切重归沉寂,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全国世协的计划太粗糙,没有实质性内容,缺乏可操作性;地方世协似乎尚无具体打算。

窃以为,世界语同仁应团结一致,通力合作,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狠下功夫:

1、动用一切可利用的舆论工具,加大对世界语的宣传力度。

报纸、广播、电视、墙报、画廊等传统宣传媒介以及电子邮件、BBS公告等现代传媒,是宣传世界语的重要工具,必须充分加以利用。要打消自卑和胆怯,主动走出封闭的小圈子,广交新闻界的朋友;自高自大,坐等记者上门采访则更不可取。全国世协要做宣传世界语的领头羊,义不容辞扛起大旗。

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扩建和完善世界语组织网络。

世界语是一门语言,分散自学,缺乏语言环境,很难坚持和提高;世界语又是一种运动,必须建立自己的组织加以推广使用。组织网络健全了,才会人多势众力量大。要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建立、健全世界语协会或世界语学习小组,上级协会要帮助和指导下级开展工作,有责任在空白地区培训和发展世界语学习者,扶植建立基层世界语组织。我们可以订一个大致的目标:到2004年,全国100%的省、直辖市建有高水准的世界语协会;80%的地区、省辖市建有能正常开展活动的世界语协会;50%的县、县级市建有世界语协会或世界语小组。这个目标是高了一点,但我们还有三、四年时间,有目标总比没有目标好,只要埋头耕耘,总会有收获的。要吸引各阶层人士加入到世界语队伍中来,只要不违法乱纪,允许将世界语用于一切领域。

3、多渠道培养人才,全面提高世界语队伍的语言水平。

提高语言水平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试想,人人都用汉语在讨论世界语问题的场面是多么地滑稽!可以争取办广播讲座、电视讲座,也可以办各种函授班、面授班,网络函授也是一种好形式。如果能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一套世界语函授教材,一定能给全国的世界语者以极大的鼓舞,无异于给当前低迷的世运形势注入一剂强心剂!特别要注重培养宾馆、旅游、经贸方面的世界语人才。记得八十年代初期,西北农大的周尧教授,曾在世界语界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发动大家给政府部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写信,要求播放世界语教育节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不妨也效法一次,即使不成功,造造声势也有好处。如果在社会上一点响声都没有,那么,离关门打烊也就为时不远了。

有位伟人说过:一打纲领不如一个具体的行动。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每一个世界语者、每一个世界语组织,都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冷静思考,结合自身特点制订计划,切切实实地行动起来。我曾遇到一件事,本地一位世界语者,前几年在大学里学习过世界语,并且是积极的活跃分子,还成为当时某省级世协的理事,工作以后便渐渐淡出。前一阵子,偶尔参加了一次高层次的世界语工作会议,了解到本地有不少人曾学过世界语,于是热血沸腾,打算牵头成立协会。按图索骥,一个一个进行电话联系,我也曾接到他的电话。但是,不久便没了音讯。我主动打电话与他约了几次,希望能面谈世界语事宜,但他总是借故推托,追问再三,才道出原委,原来本地仅剩二、三人还对世界语有兴趣,人数太少,建立组织有难度,等以后人多了再说吧。我说:人数虽少,但至少还有二、三个种子,总比没有强。我们可以先组成学习小组,联络以前学过的人,重新唤起他们的热情;还可以办培训班发展新人。但他终觉难度太大而放弃行动,连与我面谈一次的兴趣也没有了。始乱终弃,虎头蛇尾,终于不了了之。由此联想,其他地方也许存在同样的情况,要引以为戒。那种坐享其成,等着果子成熟了从峨眉山上下来摘现成桃子的思想是天真幼稚的,十分要不得。(2001.04.28)


                《世运感想随录之四——改革创新 与时俱进》

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历时百余年,步履蹒跚地从传统中走来。在新的世纪里,如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也许在秉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改革什么?创新什么?我之愚见,可谓千头万绪,提得过高,同仁恐觉抽象而不具体;说得过于零星,即便自己亦觉罗嗦絮叨。踌躇再三,最后拿定主意,写一些具体的东西,就教方家,为当前的世界语运动添砖加瓦。“不怕别人看不起,只怕自己不争气”,世界语的问题,还要靠世界语者自己来解决。如果只管坐而论道,指天怨人,那么,“希望语”真的没有希望了。

一、改革办会思路的依赖性,在独立自主、自我发展上求创新

要把各级世界语协会办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学术团体。不能继续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办会旧模式,一味的依赖政府,依赖上级,最终异化为准衙门,变成了对外宣传的点缀,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当然,我们的活动,并不是不要党和政府的领导,相反,我们应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这一点是勿庸置疑。要从“等饭吃”转变为“找饭吃”,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看看企业改革的进展,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同感,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来的国营企业,改革的进程远远落后于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究其原因,积重难反,惰性使然。借此可以想见,学会自己走路有多么不易。

二、改革世界语组织的活动形式,在世界语的推广手段和方式上求创新

世界语的活动形式确实很多,传统的、现代的,层出不穷。但是,我想提醒各位同仁,要不断地探索推广我们的语言的最佳方式。搞一次纪念活动,举办一次宣传讲座,开展一次沙龙聚会或网络派对,诸如此类的活动,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对扩大世界语的影响、提高世界语组织的知名度大有好处。但是,我们更要注重世界语的教育培训工作,更要注重世界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世界语队伍的扩大充实。少一点务虚,多一点务实;少一点哗众取宠,多一点脚踏实地;少一点阳春白雪,多一点下里巴人。不然,世界语永远只能成为少数“专家”高雅的书斋消遣品。我们要养成“回头看”的良好习惯,每过一段时间,就应该总结反思一下,我们的语言水平提高了多少,我们的队伍扩大了多少。究竟有什么好办法,没有现成的答案,要靠我们的共同努力。

三、改革我们的学风,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上求创新

没有一个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没有一个团结向上的良好局面,将会严重影响世界语运动的正常开展,于我们的事业有百弊而无一利。这个问题确实严重,但是,不说也罢。

四、改革活动经费的筹集办法,在协会经费的筹措渠道上求创新

长期以来,活动经费的筹集不外以下几个渠道:政府补助——偏偏生不逢时,近年来,党政机关在搞机构改革,世界语组织属于民间社团,今后政府的财政补贴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取消;会员会费——粥少僧多,热汤浇大雪,远不济事;协会创收——起步晚,规模小,收效微;捐赠赞助——数额少,对象不确定。如何改革创新?我想,要争取政府的资金补助,必须将世界语活动渗透到经济建设中去,以世界语为载体,主动参与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争取政府招商专项经费的资助。这样做虽然要求高一点,但完全是可行的。通过创办实体来增加协会经费,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只要操作得法,不失为一条好路子,也许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我个人的观点,不主张赚世界语者的钱,世界语者圈子内部,相互交流学习世界语,应以低偿或无偿服务为主,毕竟世界语还是提倡奉献精神的事业。争取社会各界的经济资助,要开动脑筋,花大力气去做,要培养一大批得力的世界语业余活动家和职业活动家,要善于向有经济实力的各界人士游说,争取理解和资助。

以上所述,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因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又炒一次冷饭,然则殷殷之心天日可表。

(2001年10月6日)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