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二)

        —— 试论经济文化全球化与语言国际化

                      袁 爱 林


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至,不仅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经济发展进程,而且对人类的文化生活也产生着巨大影响。虽然现在谈论文化全球化还有点为时过早,但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日益紧密,以致语言文化的交流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矛盾。这不仅带给了人类许多不幸,而且使各民族思想难于沟通,感情难于融洽,严重阻碍了相互的了解和交往,阻碍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提倡语言国际化,引导民族语言文化的健康发展,解决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问题,是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经济文化全球化促进语言国际化

  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深化,信息、通讯、交通、 计算机、卫星、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家和地区间的距离缩小,各民族经济和文化间的联系增多。人们的全球意识不段增强,过去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自然经济圈的封闭状态已不复存在。不过,人们要走向世界,要能够彼此交流和沟通,仅靠自己的民族语言是行不通的,还不得不去学习本民族以外的其他多种语言文字,不仅耗费无数的时间、精力和资财,而且学别的民族语言还得承受民族平等和民族尊严的精神压力,也是一件很苦的差事。因此,经济文化全球化反映在语言上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语言国际化就成了当今各民族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经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语言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由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当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之时,世界各种文化也呈现出某种全球化交融的趋势,作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特殊工具,语言国际化也当然会得到很大的促进和发展。

   事实上,语言国际化不仅可以打破以往各地方、各民族在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代之以各地方、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而走向世界,而且可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局限,使各民族和地方的文明与文化走向世界,构成人类共享的、公共的文明财富和资源。

二、语言国际化推动经济文化全球化

    世界语言文化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这是历史形成又延续至今的客观现实。每一种语言文化是在本民族、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产生,并为本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各自的贡献,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因为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而放弃自己的传统语言文化。因此,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呼唤着语言国际化。只有语言国际化才能让各种相互区分、冲突的文明、文化既保持自身的区域性特点,又能够相互沟通、融合。语言国际化的应用事实上是文化全球化。

以全球互联网络的形成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已使全球结成一个紧密联系、彼此依存和相互联动的信息整体。各种经济文化信息的相互交流、多元互补和互动使人们不得不从全球角度对当今人类发展所面临的战争、种族冲突、生态环境、人口、能源、毒品、腐败等重大问题进行思考。然而,由于各国家和地区民族精神文化的差异和语言从中作梗,让人们难以找出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评判标准,以使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

    在全球意识下,语言国际化不仅可以融合那些不同文明的冲突,吸取民族文明的优质成分,把人类一切优秀的东西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在民族特质中寻求共性,又把这些共性融入各民族特质之中,同时提炼出世界文明的共性,由此推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三、语言国际化让知识信息无国界流动

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国际合作的发展,使人类文化的交流进入了全球化的新时代,国际交往中的语言平等问题被国际社会摆上了议事日程,语言国际化已成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

语言国际化可以阻止任何一个政府或组织垄断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知识信息交流和传播,可以使知识信息无国界流动。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就可随意收听世界各地的消息;借助电话可以经常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朋友进行交流;联通计算机网络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国最新的知识经济。语言国际化既可让新生事物旋即传遍全球,又可使新的思想瞬间流行世界。语言国际化要想将知识信息限制在国界之内或将其拒之于外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它可以穿越严密防守的疆界。

四、迎接语言国际化的挑战

    现代文化交流如留学、出国进修、讲学、考察、访问、采访、参加国际会议等形式的高度发展,一方面推动了各民族、各国家的语言文化大融合,另一方面,各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以及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也将越来越突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是由具体民族所创造的,体现着民族的生命本质和特点,受到人们生活所在地区的传统、风俗、民族习惯和宗教、历史、道德等观念的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不能完全为另一个民族接受。有预言家认为: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民族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

但是,经济文化全球化总是存在着相关的物质、人员、资本、技术等的相互交换和相互影响。从事国际交往的人员在外虽然都代表一种民族语言文化类型,但在与其他国家和民族进行的经济接触和文化交流,都需要有共同的国际化语言作桥梁和纽带,更重要的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中,要广泛接触和熟悉外国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风俗习惯等,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如果没有国际语,全世界百多个国家,几千个民族,上万种地方语言,大家要进行国际交流,其难度不堪设想。这就是说,在迎接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同时,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需要面对和接受语言国际化的挑战。

五、世界语是解决国际关系中语言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过去,语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只起辅助性的作用,从属于政治、军事与经济。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语言文化的性质和作用发生了根本变化。它己经变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在某种意义上改变和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方式。语言是获取经济文化和知识信息的最重要工具。可以这么讲,哪个国家能通过国际语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交往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这个国家就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先吃多占”。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语言国际化的程度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提倡语言国际化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国际交往,解决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问题,改变民族语言的多元纷争局面,反对语言歧视和语言霸权,人为创造一种大众化的、简单易学的国际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这种语言它不受国家和民族局限,便于国际交流;它不是要取代民族语,而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媒介语,弥补民族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缺憾;它是中立的,丝毫没有霸权意味的国际共通语。

人类为拥有一种中立的国际语言,已经进行了三个世纪的探索。不少仁人志士怀着一种善良的愿望和崇高的理想,希望不同的种族和各国人民之间,除了保持和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应有一种共同的中立语言,促使其友好交往、平等相处、共同进步。尝试过各种途径,制定过无数方案,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不乏使用过某些民族语言,甚至中国汉字作为国际辅助语方案。

当然,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讲语言国际化的发展,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即不能就语言谈语言。离开经济的发展,离开综合国力的增强,事实上谈不出什么结果来。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敢于明目张胆地进行语言歧视,进而企图用自己的民族语言一统全球,还不是拥有经济上的发达?军事上的强大?政治上的霸权?同理,其他国家要真正弘扬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要切实提高本民族语言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也必须靠自身实力的增强,靠经济、政治、文化的良性互动。这是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离开了这一点,其余谈论最终可能流于清谈。

但是,这样讲也决不意味着可以轻视和放弃语言国际化的研究,因为道理很简单,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强调建立平等、公正、互利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呼声越来越高,关心国际交往的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和觉悟到,所有民族语言都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的发生和发展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民族的语言最适合本民族的需要,却不能同样充分满足其他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需要。任何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交往中使用别的民族语言,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这总是有失民族平等,有失民族尊严。所以,民族语不能胜任和扮演国际语角色。

语言国际化就是既要保持民族语言文化的多元化,以传承民族文明,又要促进国际交流,以适应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两全其美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采用当今世界惟一流行的国际中立语言——世界语。

世界语不是民族语,而是人造语。柴门霍夫创造世界语的内在理想是不干涉各民族的内部事务,也不企图取代各民族语言,它只是想在进行国际交往时,为人们提供一种语言辅助工具,打破民族隔阂,消除民族歧视,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不论大小强弱使用它都不会伤害自己的民族感情。正因为如此,不少世界语者为柴门霍夫精神所感动,把世界语的理想看做是一种高尚的理想,把世界语的事业看作是一种爱世界、爱人类、爱和平的伟大事业。

一百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世界语是理想的国际辅助语,只有世界语才是解决国际关系中语言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00四年三月

[袁爱林 (1958—   ),逃过荒,下过乡,扛过枪,经过商。1979年在北京开始学习世界语,回渝后积极致力于重庆世界语运动,曾任四川省世界语协会理事,重庆市世界语协会秘书长。现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重庆市世界语协会理事长。]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