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和欧盟的共同语问题



不久前盛大的第89届世界语国际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50多国的几千名同道欢聚一堂,不用翻译,自由交谈。欧盟的共同语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欧盟的前身叫共同体。社会共同体至少有两个条件: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货币。欧元早已成为欧盟统一货币;这更反衬出共同语问题的极端紧迫。

欧盟只有12国时就存在语言危机。为了维护平等原则,每份文件都要译成十来种语言,每年译文多达12万页,开销竟占经费的半数。现在欧盟已有28国,危机可想而知。

历史上拉丁语曾是欧洲共同语。后来由于政治版图的分裂,形成十来种民族语言。共同语的设计有漫长的历史,几百个方案中,由波兰人柴门霍夫(L.Zamenho f1859-1917)创造的ESPERANTO(日本人译为世界语)是唯一成功的一种,被称为复活了的拉丁语。它提取了欧洲各语言的共同之处,巧妙地加以规整化、简约化,成为非常易学、富于逻辑性和表现力的人为国际辅助语,曾受到从托尔斯泰到爱因斯坦几乎没有例外的世界文化名人的支持。从1905年的首次国际大会以后,世界语超出欧洲,在国际上迅猛推广,大有成为国际普通话之势。从中国来看,蔡元培先生在教育总长任上曾通令全国师范院校把世界语列为必修课,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可说无人不晓。巴金亲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直到九十多岁。

读者会怪怎么早没听说。因为世界语后来转入低潮。欧洲,它的重心地区,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使新生的世界语运动受到严酷的考验,特别是二战中希特勒、斯大林的两边夹攻。世界语证实了其顽强的生命力;但因严重减员而大受削弱。更糟的是,由于美国在二战后的惊人崛起,英语凭借综合国力的物质强势,在国际事务中迅猛扩展。

有人说英语不就是国际普通话吗?看看历史,16世纪以来,西班牙语、法语相继扮演过国际共同语的角色,但都好景不长。英语不仅难学、太不规范,关键在于语言霸权违背民族尊严。德国外长能讲漂亮的英语,但他曾因没有德语翻译而多次拒绝参加国际会议。

欧洲国家共同抵制英语,同理,他们也互相排斥别国的语言。除了采用世界语,实在找不到最不坏的办法。欧元的反对者曾戏称它是世界语(意为乌托邦)货币,但现今每个欧洲人都早已珍爱地抚摸着自己口袋中的世界语货币
由于世界语具有大同理想的色彩,中国官方对它的支持历来闻名于世。精美的世界语刊物《中国报道》按月出版,中国国际电台的世界语广播每天4次,连文革都不曾中断。法国世界语联盟宣称世界语是保护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盾牌。支持世界语符合中国反对霸权、倡导多样性的方针。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