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俊:

世界语与我国的外语教育


 

. 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史

 

a. 解放前

早在西汉时期,公元前139 年便开始与国外交往。随着国际商贸、宗教、文化、外交活动不断扩展,外语教育也日益发达。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解放前夕不仅中等学校的外语教育已有相当规模。据不完全的统计,解放前夕,在全国205所高校中,41所设有外国文学系,外语教师已有91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6900人的5.4%,专攻外语的学生约7000人,占大学生总数116500人的6%.旧大学的外国文学系,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很少训练实践运用的能力,理论脱离实际现象很严重[1]

b. 解放后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要向苏联学习,必须培养俄语人才,10月创立北京俄语专修学校,12月建立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属上海俄文学校,连同1949年上半年建立的北京外国语学校和1946年建立的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共有四所专门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等19所高校相继开办了俄文系,各地党、政、军系统以及中央各部也陆续开办了俄文学校和训练班,不过它们大多仓促上马,教学质量不高。1952年俄语教育有了迅速发展,建立了7所俄专,36所综合大学和师大也设立了俄文系。1956年高校俄文专业教师已达1960人。7年俄语毕业生人数达13000多名。然而其他语种的教学工作被忽视削弱了,是一个失误。1957年已发现俄语人才大大超过国家的需要,开始缩小俄语教育的规模,教育部颁发了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许多城市恢复了英语课,高中英语课的开设面也有了扩大。1958年俄语专科学校开始并入外国语学院,到1959年9月,原有7所俄专全部撤销。1960年以后我国的外语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64年教育部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确定英语在学校教育中为第一外语。要求高中毕业生学习掌握3000单词,能阅读浅近外文书报,并能简单会话。1957-1966外语专业毕业生48000余人。

十年动乱期间外语教育遭到严重破坏。70年后几十个国家先后与中国建交,71年联合国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外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根据中央指示一些外语院校相继恢复招生,有的还增设了新的语种。为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不得不聘请了一些外籍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亲自抓科学和教育,多次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1978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要求加强中小学的外语教育,办好高校的公共外语教育,办好重点外语院系,当前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英语教育,也要适当注意日、法、德、俄等通用外语,非通用外语布点不宜过于分散。1984年全国开设了34种外语:英、俄、德、法、日、西、阿拉伯、波斯、希腊、意、葡、瑞典、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波兰、匈、塞尔维亚、朝鲜、蒙古、印地、越南、缅甸、柬埔寨、老挝、马来亚、泰、印尼、无儿都、楚巴、僧加洛、斯瓦西里、豪萨和世界语。

1983年高等专业外语在校学生人数共有30,395人,高等师范院校外语系学生29451人,外语研究生422人,三项共60268人,是解放前夕6978人的9倍。1983年全国其他专业大学生1,206,823人,研究生37137人,估计公共外语学习者有110万人。1983年外语院校外语教师9,987人,高校外语教师12,267人,中学外语教师265,646人。三类共计30余万人。

2006年3月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了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据说中国现在约有三亿人在学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2]

此外我们还大力开展了广播、电视、培训班等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外语教育工作。仅仅在英语教育方面的投入,每年就达上百亿人民币。

 

外语教育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成绩

a. 外交战线

我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一百多个,所有外交使团都需要外语干部。我国的外语教育首先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而且我们还专门设立了外交学院的外语系,直接为此而工作。

b. 新闻战线

我国出版了专门对外宣传介绍新中国的报纸、刊物,开办了广播、电视和新闻网。它们所需的外语干部,绝大多数也是我们的外语院系培养出来的。

c.出版工作

解放以来,我们出版了大量的外文图书,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医学、风习、地理、建设、文化、艺术等等。它们的翻译出版也都说明了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

d. 商贸、旅游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就大力开展了国际贸易,尤其在1957年举行了第一届广交会后,我们的外贸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的现代化起了推动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外贸和旅游需要大量的外语工作人员,从事导游、经营和管理。外语教育的发展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e. 国际会议

解放后我国举行了各种国际会议,进行政治、科技、文化、艺术等等方面的交流,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们的外语教育也部分地满足了这方面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f. 派出留学生

为了学习各国先进的科学文化,我们向欧美日本等国派出了数以万计的留学生,没有外语培训作后盾是不可能的。在这里也显示了我国外语教育的成就。

g. 援外工作

解放以来我国为了帮助亚非拉发展中的国家,先后派出了各种援外人员和团体,承担了建筑、医疗、卫生、救灾、维和等等任务。外语教育为他们培育了所需的人员。

h. 对外汉语教学

我们不仅承担了培训外国留学生进修汉语的任务,还向国外输出了汉语教师,来满足国外学习汉语的需要。这些教学人员大多数也是我们的外语教育培养出来的。

2)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先生说: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外语教学中“费时低效”的问题依然存在。据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200410月的调查显示:56%的非英语专业在校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英语学习上,另有19%的学生几乎把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英语。2006513日,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京举办“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教育、语言文化政策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英语教育有关政策进行了深入研讨。据新华社电,与会专家学者指出:“英语变成了一门学习时间最长、家长花钱最多、学生投入精力最大而效率最低的课程”。[3]

a. 投入很多,浪费很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英语教学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小学外语教学底子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外语教学难以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师资资不足;很多外语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为得到较高的工资不愿从事教学工作,所以造成了合格师资的匮乏、教学质量的低下。尽管学校投入的经费不少,而实际却造成了很大的浪费:高中学生学了六年的英语,不能阅读英文书籍,不能翻译文章、不能进行会话,不能写信作文,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金钱。

b. 质量不高,缺口不小。

中国翻译协会的资料显示,全国职业翻译只有4万多人,而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的专业人员就更少。外语人才面临质量下降和数量短缺的问题。[4]

c. 重文史,轻科技,不能满足科技事业的发展。

我们的外语院校重文轻理,培养出的翻译人才不能胜任科技专业的翻译工作。80年代北京举行国际印刷设备展览会,英国商人抱怨他们雇用的翻译根本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哈军工毕业的从事制导研究的人员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科研工作转而从事情报翻译工作,因为没有合适的外语翻译人员。当然这对国家的科研工作也是一种损失。

d. 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以专门从事外文书刊出版工作的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为例,它历年接受的外语本科毕业生虽然学习了十来年的外语,却不能胜任翻译工作。有的甚至工作了多年以后仍然只能做些核稿、校对之类的辅助工作,许多资深的翻译的译稿也还要外国专家修改润色,才能发表。因为掌握地地道道的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有些在国外出生和教育成长的华人的外语虽然很好,而他们的汉语又往往较差,从事翻译也不无困难。

e. 教学体系混乱,上下不能很好地衔接。

现在有的小学,甚至幼儿园也在教英语。在目前师资缺乏的情况下,这又给外语教育出了一道难题。固然十三岁以下的儿童有学习语言的优势,应该加以利用。可是没有通盘的考虑,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只会添乱。幼儿园学过了a b c,小学又来学 a b c 小学学习了 a b c, 中学又来学a b c:学生怎么会不产生逆反心理呢?!我自己就曾经吃过这方面的苦头,必然会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的。这种情况有待进一步努力改善。

f. 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待加强。

我们有了种种现代教学设备,创造学习外语的最佳环境,可以更好地利用优秀教师的经验,开展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可以根据国家的需要把小学生送出国进行口语的培养。我想我们是有可能满足我们培养外语人才的需要的。

我们这样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应该掌握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以便向所有的民族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和有用知识,和他们交朋友,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只教学几种通用的外语是不对的,就是教学三四十种也还不够。八十年代一位瑞典留学生在民族大学学习苗语,为什么?他们那样的小国心里装着世界。德国帕德博恩控制论研究所的所长弗兰克博士看到故宫的英文介绍,风趣地说:“你们只欢迎英国人参观?”可见英语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能解决一切国际交往的需要。

 

. 世界语

 

在人类语言的发展史上,希腊语、拉丁语、、法语、德语、汉语都曾经在某个时期起过国际用语的作用,和今天的英语一样。然而民族语是一个民族发展历史的产物,虽然可以暂时充当交际的媒体,却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根据语言学家们的意见,理想的国际语应该具有以下条件[5]

1它应当是超民族的,中立的。

使用任何一种民族语作为国际语都会引起语言感情问题,不能以使用人数多少来决定用那种语言为国际语,它必须是中立的,不属于任何团体或地方。

2它应当是科学的、规则的、规范的

所有的民族语都是自然形成的,都有不规则、不科学、不合理甚至不合逻辑的东西,而且普遍有方言土语,造成学习使用的困难。只有经过科学加工的语言才能适合这里所提出的条件,便于广大人民学习使用。

3它应当是清晰的有声语言,是采用字母拼音的文字。

采用拼音字母的文字比较象形文字更容易学习使用。但是有些语言的语音体系比较复杂,例如英文有二十多个元音,字母发音变化多端,难以掌握,仍然不便学习使用;应该采用更容易区分的更加清晰的语音体系。

4它应该是有生命力和富有创造力的语言。

也就是说这种语言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着的语言,它要随着人们的广泛运用与时俱进。

5它应当是容易学习而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它必须能够满足人们思考和表达各种细腻的感情和描述各种情状的需要,而不是简单的符号体系,粗糙的语言,能够满足有教养的人们进行各种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印欧语系基础上经过科学加工而创造出来的世界语,正符合上述这些条件。

世界语是波兰人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发表的国际辅助语。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间,它推广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版了两万多种世界语图书和数百种世界语报刊,举办了世界语广播,制作了世界语电影、电视等印象作品,莎士比亚、但丁、歌德、普希金、托尔斯泰、塞万提斯、果戈理、伏尔泰、海涅等世界著名作家的作品有许多都有了世界语的译本。在上个世纪初,它传播到了我国,受到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巴金、胡愈之、楚图南、卢嘉锡等等是它的支持者。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时曾下令在师范学校里教授世界语,但由于师资缺乏,未能实现。学习并使用世界语的人数不多。抗战期间,在战时首都重庆出版了世界语月刊《中国报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郭沫若和张治中的赞许。解放后出版了综合性世界语刊物《人民中国报道》,发行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64年中国国际电台开办了世界语广播,听众反应良好,在30多个语种中听中反映居中上。出版了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以及红楼梦、水浒传、聊斋、论语等三百多种文学作品和有关中国历史、地理、中医、风俗习惯等基本知识的世界语书籍。为了培养世界语干部,先后在人民大学、广播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以及北京大学等30多所高校开办过多届世界语教师培训班、专修班,培养了数百名具有较高水平的世界语人才。实践证明,因为世界语语法简单合理、没有例外,构词巧妙、语序灵活,容易学习掌握。学习起来要比英语快五到十倍。1981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开设的全国高校世界语教师专修班的外语教师,经过一年的学习,便能够进行即席口译和讲话;广播学院为外文局和国际台培养的五批学生中,大部分能够在学习两年之后担当一定的笔译和口译工作。这在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充分证明世界语对于中国人也是容易学的。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我国在一些高校开设了世界语二外。经验证明世界语不仅可以和民族语一样,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而且可以作为学习欧洲语言的阶梯。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它多年的世界语二外受到了学生和学校领导的好评,因为学习了世界语的学生的一外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为什么世界语是学习欧洲语言的阶梯呢?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对于成年人来说,学习外语有几道门槛:

1没有接触过外语的人以为所有语言的构造大概都和自己的母语相似,其实不然.所以在遇到一些陌生的语言现象时(例如动词的人称变化,数词的变化,名词的性等等),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自在,觉得外语有些怪,不由得会产生不利学习的情绪,或者说是排他心理。

2学外语必须记单词,这个负担很重.尤其像英语这种拼写不一致的语言,背单词要花费很大力气.

3学习语音也有困难.像英语有20多个元音,要学好的确不容易.

4外语的语法和汉语不一样,也是一大难处.尤其是那些不规则的变化,只能死记硬背,令人头痛。

5各种外语都是无计划地慢慢发展形成的,都有不少不能按照词儿的本义去理解,甚至不合逻辑的习惯用语,这也是学习的难点.这种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能死背硬记。

6汉语没有关系代词,句子结构松散,而很多外语的句法和汉语不同,语序不同,长长的复杂句子关系复杂,分析起来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这又是学习的一道难关。

世界语虽然也是一种陌生的语言,然而它是经过科学加工的语言,构造合理,比较容易接受.世界语的优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它是拼音文字,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在这一点上,它和许多语言都有像同之处。

2语音体系容易掌握,声音优美悦耳。

3一母一音,读写一致,重音位置固定,不需要词典的帮助便能拼读新词;会读也便会写,便于记忆。

4语法简单合理,没有不必要的动词的人称,名词的性别等不必要的变化.没有需要死记硬背的例外。

5没有不合逻辑的习惯表现法。

6可以按照构词法创造新词,用少量的词根,词缀根据需要造出大量新词,减少记忆单词的麻烦。

7词序灵活,表现力很丰富,可以更忠实地翻译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

8世界语没有历史的沉重包袱,有更大的可塑性和兼容性,来承载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

因为世界语比较好学,学好了世界语也就闯过了上面说的第一道关口。

世界语的词汇主要来自对世界语言影响较广的拉丁语和希腊语族,有很强的国际性。掌握了世界语的词汇,对于学习拉丁语族的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和日耳曼语族的德语、英语、荷兰语、丹麦语、瑞典语、冰岛语等等的词汇会省许多力气,因为有百分之六七十到百分之八九十的词根是和它们相似的;就是和斯拉夫语族的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波兰语、保加利亚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的词汇也有不少关系。例如学会了世界语的tablo, letero, suno, rivero 再学英语的table, letter, sun, river要容易得多。

要掌握世界语的语音体系,当然需要一定的学习操练,这对于掌握其他语音体系是会起到借鉴作用的,而且发音器官越练越灵巧,有利进行更广更细的模仿,这是学习外语必要的条件。

有人把世界语的语法誉为语法的镜子。学习了世界语的语法,人们会更好地了解自己母语的语法和学习外语语法。

世界语的语序灵活,它的句型变化很多,对于学习各种不同表达习惯的语言也有好处。例如日语常用动宾倒装的语序,学过世界语便会觉得毫不奇怪,容易理解接受。

世界语复杂句子的结构和英语也很相似,所以学了世界语以后就会更好地分析和理解英语的复杂长句。

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荷兰、匈牙利、芬兰、南斯拉夫、希腊、保加利亚、比利时、新西兰等国作过多次实验,证明世界语在学习外语方面是个很好的阶梯。例如在英国,人们把学习法语的学生分为A、B两组。A组连学三年法语,B组先学一年世界语,再学两年法语,结果B组的法语成绩反超过了A组的法语成绩。其它几国试验对比的结果无不证明先学世界语,再学其他欧洲语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虽然没有进行过官方组织的教学对比实验,然而有许多个人的经验证明世界语在外语学习中能起到的辅助作用,这也是无可怀疑的。为什么我们不去利用世界语去改进我们的外语教育呢。

 

. 结束语

 

我们应该好好地检讨我们的外语教育,根据现在的教学力量改进教学,加强专业翻译的教学,大规模地、迅速高效地翻译科技书籍来满足我国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强科技专业外语的教学,使科技工作者能够直接阅读外语文献,汲取先进国家的各种知识。虽然美国科学处于世界科技领先地位,但并不是在一切科学技术领域它都领先。所以,不应该过分强调英语的学习和研究。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应该研究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语言,以普遍汲取它们有用的经验和科技成就。如果我们有了那样雄厚的外语力量,我们在各个领域都会学到很多,促进我们的学术研究,科技进步。对于我们广交朋友,共建世界和平,是很有好处的。世界语比较容易掌握,是理想的国际辅助语,而且它还是学习西方语言的阶梯.为了很好地利用世界语促进外语教学,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同时要进行自己的教学实验,进一步好好利用这个外语教学的阶梯。

 

参考文献

 

1中国外语教育史(傅克著 1986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2社会语言学 (陈原著 1983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

3世界语在中国一百年 ( 1999世界语出版社出版)

4世界共同语史 ( 德雷仁著 1999商务印书馆出版)

5信息时代的语言问题(李士俊 人文之窗,2003新华出版社)

6世界与时当今理想的国际语(李威伦 人文之窗,2003新华出版社)

7世界语与语言文化多样性(杭军 人文之窗,2003新华出版社)

8世界语发展史(刘正坤 宋韵声编著2006辽宁大学出版社)

9对中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的若干理论反思(2006 9 文化传播网 龙耀)

10李威伦:国际辅助语,辅助学外语(北京社会科学科普周2006年9月)

11语言学界:全民学英语会导致母语教育水平下降(太原新闻网2006年6月)

 
 

世界语与我国的外语教育(择要)

. 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史

a. 解放前

早在公元前西汉时期开始与国外交往,经过历代的努力,外语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解放前夕中学及高校相当重视外语教学。高校外语教师919人,专攻外语的学生约7000人。但理论脱离实际,不能满足需要。

b. 解放后

外语教育取得很大发展,尤其俄语和英语教学规模宏大,但也有过热现象。现在约有三亿人在学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的人数超过一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

外语教育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成绩:满足了各条战线对外语人才的部分需要

a. 外交战线

b. 新闻战线

c.出版工作

d. 留学生的派出

e. 国际会议的召开

f. 旅游

2)问题

a. 投入很多,浪费很大。

b. 质量不高,缺口不小。

c. 重文史,轻科技,不能满足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d. 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有待加强。

e. 教学体系混乱,上下不能很好地衔接。

f. 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待加强。

. 世界语

经验证明世界语不仅可以和民族语一样,作为国际交流的工具,而且可以作为学习欧洲语言的阶梯。

. 结束语.

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应该更广泛有效地开展外语教育,而不是局限于少数通用语言。要更好地利用现代先进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提高效率。要利用世界语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1] 参见《中国外语教育史》第四章:新中国建立前三十年的外语教育。

[2] 太原新闻网2006年5月16日根据中国网报道

[3]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报告。

[4] 参见网上对许均、杨宪益等的访谈录:《反差:八千万学子习外语,翻译人才缺九成》。

[5] 参考《社会语言学》第369-370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