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北京世界语大会的印象

 

侯志平


 

    731日,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徐徐落下帷幕,出席大会的各国世界语者怀着愉快的心情同中国世界语者热泪相拥,依依惜别。国际世协主席科尔塞蒂先生称赞这次大会是一次神奇的大会,给大家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经历。这是科尔塞蒂先生发自内心的感叹。

 

隆重、热烈的大会

    724日,参加会议的各国世界语者陆续到达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报到,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在国际会议中心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主干道上,飘扬着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召开的彩旗,它仿佛告诉路过这个繁华区的北京市民: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即将在这里开幕。当人们进入会议中心广场,一道巨大的彩虹般的半圆形拱门迎面而来,上面写着“祝贺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胜利召开”的醒目大字,给人一种热烈喜庆的气氛。再往前走,是一幅印有长城和燕山山脉以及大会会标的大型屏风,上面写着“第 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广场两侧还飘扬着数十面与会国的国旗,在阳光下,五光十色,十分耀眼。在广场上空,两个红色气球托着祝贺大会胜利召开的巨型标语,不仅表达了中国世界语者对各国与会者的欢迎和热情,而且表明中国世界语者把这次大会当成世界语界的一次盛大节日,为历次大会所少见。

    725日上午,大会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开幕。人们发现这次大会与历届大会有所不同:在主席台的上方和下方用中文和世界语写着“第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的巨大横幅,显示这次大会是在中国召开的,庄严而肃穆。在主席台的背景上,是一幅巨大的绿星旗,两侧用中文、世界语写着主办单位:国际世界语协会。承办单位:中国外文局、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协办单位: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报道杂志社。虽然这不太符合国际世界语大会的惯例,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对这次大会的重视,它给各国世界语者传达一个强烈的信息:中国是支持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世界语事业的。大会的各项活动,包括专门为大会举办的“感受中国·魅力北京”展览、“世界语林”揭幕仪式、北京市市长招待会、民族晚会、大会闭幕式在内,都是在隆重、庄严、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表达了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对这次大会的重视以及对各国世界语者的尊重和热情。

   

高规格的大会

    89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从申办到筹备都得到我国政府的支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财政部一直支持这次大会的申办工作。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外交部长李肇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局局长蔡名照等领导同志分别接见了前来北京考察的国际世协领导人科尔塞蒂、李种永先生。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意担任大会最高监护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欣然接受担任大会筹备委员会名誉主任的职务,并亲自听取大会筹备工作汇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不仅同意担任大会申办委员会主任,而且同意担任大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并领导着大会各项筹备工作。由国新办、外交部、财政部、文化部、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广电总局、民航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旅游局、中国外文局以及北京市政府等省部级的领导同志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其阵营之大、规格之高在历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中也很少见。

    特别是开幕式当天,筹备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大会上宣读了吴邦国委员长的贺词,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称赞和好评。许嘉璐副委员长亲自出席大会,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的讲话多次被掌声打断,把会议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赵启正、陈昊苏、蔡名照、周明伟几位在职的正、副部长同时出席开幕式或闭幕式,这也是给国际世界语大会高规格的礼遇。而北京市政府派出张茅、林文漪、孙安平、张和平等领导人分别出席开幕式、闭幕式、市长招待会和“世界语林”揭幕仪式,也反映了北京市市政府对这次大会的重视程度。这些情况,可以说在历届大会中是罕见的。

 

最具中国特色的大会

    北京大会给我的另一印象是具有浓浓的中国味。人们都知道,在大会开幕之前举行了隆重的“感受中国·魅力北京”展览的揭幕仪式,专门为这次大会准备的这个展览虽然以图片为主,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既有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介绍,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人民生活、文化艺术、文物古迹以及北京市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情况介绍,又有我国对外出版的各种文版的书籍、刊物和中国网的介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外广播情况的介绍,还有中国的各种工艺品、书法作品展销,有的还当场作画或进行民间工艺表演。

    大会期间,“中国日”也成为一大亮点。726日全天,北师大教授周流溪作《中国的和平发展》报告;中国报道总编室副主任向红作《中国妇女状况》的报告;西安翻译学院院长丁祖诒作《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的报告;外文出版社副译审温晋根举办汉语口语学习班;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吉平做《太极拳与太极文化》的报告,并现场进行表演和教授。每一场报告和讲座都吸引了许多外国世界语者。这些报告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

    在本届国际大会大学中,有5名学者分别从中国的汉字、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古塔、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方面展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魅力。

    大会的民族晚会更全面地层示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风采。我国著名的文艺团体中国铁路文工团、北京京剧团、北京歌舞团,通过民族器乐的演奏、民族歌舞、传统杂技、魔术、京剧、川剧“变脸”等精彩演出,征服了观众,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朝阳公园“世界语林”和纪念碑的建立更是中国世界语者献给大会的一份厚礼,也赢得各国朋友

 的高度评价和称赞。

    在八达岭长城上响起世界语者的圣歌《希望》歌,更令中外世界语者激动不已,中国世界语者的这一绝妙的创意为大会的中国特色做出了贡献,令人叫绝。

 

新闻报道做得最好的一次大会

    这次大会“采访记者多,宣传手段新,报道规模大”,为历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之最。据统计,采访本次大会的中外记者达165人,他们分别来自52家国内媒体和9家国外媒体。在国内媒体中有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著名媒体。在国际媒体中有俄通社—塔斯社、葡萄牙新闻社、法国解放报、巴西电视台、波兰电视台等。 

    在宣传手段上不仅有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的手段,还有新兴的媒体网络。中国网、人民网开设了大会专题。搜狐、新浪、网易、TOM等网站也转发了中国网、人民网发的关于大会的大量消息。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世界语部对大会开幕式进行了同步转播,使未参加大会的中外世界语者和广大听众能直接了解会议的实况,这是过去的世界语大会未曾见过的。

    就报道的量而言,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各媒体对大会的报道共达500多条,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报道如此之多,足可令人欣慰。这些报道大大扩大了大会的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语和国内外世界语运动。

 

出书最多的一次大会

    为了迎接这次大会的召开,使更多的外国世界语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有关方面编辑出版了大约12种世界语书籍,其中介绍中国的书籍有:  2004中国》、《中国:事实与数字 (2004)》、《中国之旅》、《北京名胜揽萃》、《北京指南》;有介绍国画的:《杨廷成画集》;有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水浒传》世界语版,它已被国际世协列为东西方文学丛书之一。与世界语有关的著作有中世对照的《中国世界语运动简史》、《柴门霍夫传》、《中外名人论世界语》、《简明世界语常用词典》(世英汉、英世汉、汉世英对照)、《中国药膳》等,其中《中国世界语运动简史》是北京市社科联资助出版的。这本书第一次系统地向外国世界语者介绍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历史和现状,引起国际世界语协会领导人的重视,根据他们的提议,在这次大会的有关会议上作了专门的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世界语协会还专门出版了中世对照的北京市城市交通图,为各国世界语者游览北京提供了方便。

 

中国世界语者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大会

    过去由于经济的原因,中国世界语者很少出席国际世界语大会,即使198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由于限制名额,只有大约300人出席。而这次大会,由于取消限制,加上大家经济条件改善,出席大会的人数达1106人,为历届大会之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人学习了世界语,加上近几年来的宣传、推广,又有不少人加入了世界语者的队伍。尽管大多数人世界语水平目前还不高,但他们对世界语理想的执著和追求令人感佩。尤其是许多青年学生对世界语的浓厚兴趣和热情,令许多外国世界语者感到高兴。这些青年中如果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学会世界语,无疑会给中国世界语运动带来勃勃生机。我想通过参加这次大会一定会促使他们更好地去学习世界语,去参加世界语运动,也许这正是举办这次大会的目的之一吧!

 

                                                             20048-10合刊P77-79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