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星”,也协力

 

                                                                                                 ——从国际世界语运动历史阶段看中国

 

                                                                                                        


   在中国世界语百年记念活动时,作为世界语运动的组成部分,我们自然会把它放在整个世界语运动的大背景下研究它。它们有共性与个性,从中找出规律,特点与问题的症结。孤立,静止,不变地去思考,不会有助于我国世界语的明天。事实上它们有密切的关联。追本朔源,源头和支流初具雏形。绿色世界语流域来之不易。难道不应保护和拓展这“母亲河”吗?!。

 

                                                                                                                                         新文化新思想带来的新语言

如果把1909年中国世界语学会成立,作为我国世界语运动的起点,那么,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在那一年,柴门霍夫在第五次国际世界语大会上公开确认:UEA是我们运动最重要的机构。“五四”运动前后,世界语随着新文化新思想从不同渠道被引进中国。那时,柴氏及其后任霍顿的协会主张是基于个人会员,他们曾梦想把世界语作为改变世界的介体;甚至,霍顿1911年在世界语主义的小册子预言,20世纪内将消失所有国界。他们认为UEA会员的任务就是使自己的协会向未来世界提供模范。所以,后来人称那不切实的理想是乌托邦。

最著名中国世界语先驱有许寿真,蔡元培,黄尊生等。早在1912年国民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已在北京大学开世界语选修课。直到10年后还在坚持,并波及全国,世界语班与协会比较普遍。以后,共产党领导的胡愈之,巴金,陈兆瑛等都是革命时期运动的中坚力量。

20年代初恰如国际上,我国世界语者内部也有大分歧。世界语者中有无政府主义者,有世界语主义信徒,各自宣传自己信仰;无疑,世界语与当时致力于革命,推翻封建旧制度的革命党人的理想相符合。正是那时期,许多中国世界语的先行者就是新文化新思想的倡导者,革命党人,包括象陈独秀,瞿秋白等的国共两党人士。1916/19发生过历时3年世界语大辩论。由吴稚辉,钱玄同,鲁迅等批驳否定世界语的胡适之流。此后,世界语者更为活跃,陆续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成立世界语团体,连黄浦军校早期也开设过世界语班。这就奠定了中国世界语运动与革命事业息息相关的基调。                                                                                                                                           

30年代主要是长沙,上海,广州,武汉世界语世界语者特别活跃。那时,胡愈之,巴金,陈兆瑛等都是世界语运动的中坚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明确提出:为中国的解放使用世界语。即开始中国的“红星领导绿星工作”的局面。

有据可察,国际世界语运动兴起后,传到中国不久,便很快在一些大中城市传播。即使世界大战中,中国也与国际世界语运动遥相呼应。下面是那个时期国际世运状态。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呼应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原本在巴黎发生的第1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开不成了。但在中立国瑞士找到办公地点后,利用自己的庞大的代表网,那时UEA为和平实现了一年的十万次服务。证明了自己组织的帮助作用。可惜,霍顿1920年就去世了。由爱得牟德.拍里瓦特继续他的战后重新认识世界语的工作。这次战争中,中国有14万劳工参加欧洲后方服务,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军阀割据混战,革命志士为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奋斗,世界语者在混战局面继续传播世界语。

拍里瓦特了解国际政治对世界语运动的影响,并主张使这个中立组织减少与一些国家的对抗性,顾及与那些国家政府的关系。事实上超民族的UEA政治原则和国家协会的兴趣存在关系紧张问题。为了管理好与UEA的关系,靠赫尔辛基条约,创立世界语运动了国际中央委员会(ICK)。接着,围绕对民族性,国际性,中立性的看法分歧,导至组织分裂。有的建立了民族的工人世界语组织,例如左派的中立组织SAT---全世界无民族协会。欧洲一些国家的传统中立团体的会员跑到那些工人协会去了。他们常常相互对立,时而因社会民主党,时而共产党人,时而无政府主义者。但他们都从那些中立运动的不好斗,非政治性,遭麻烦的世界语者那里获得利益。在苏联是完全禁止其世界语者与UEA联系,直到1932年,赫尔辛基条约已无效,一些国家的协会不信UEA传统形式还存在,UEA处于非常不利的形势下。但中国形势还不是这样,各党派不反对;他们虽是独立进行活动,还有革命者的支撑。

在欧洲,更可怕的威胁来自纳粹份子掌权的19338月的会议,它改变了UEA性质,虽然保留了全球组织,可是它消失了个人会员性为主要支柱的性质。UEA成为国家协会的联邦。霍顿的协会改体,新班子上台。1934年协会出现其历史上最丑陋一页,甚至大部分引用希特勒语句的《关于德国的种族问题》的文章发表到会刊上。内部的的分歧导致1936年的协会分裂。委员会决定搬牵到伦敦,反对派说按章程不可随便牵都,提出打官司。1938UEA的委员避开官司,决定改名称为国际世界语联盟(IEL)。一年后纳粹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处于抗日战争开始。在陕甘宁边区共产党人办起世界语班,甚至秦邦宪(博古)开幕会上讲话鼓励大家学习。1938年成立世界语协会。3912月毛泽东在看了世界语者办的展览会后发表著名题词,王明与张闻天也有把世界语比喻成为战斗武器的题词。抗日战争中我国把世界语作为宣传武器,仅仅新华日报发表世界语文章56篇,成绩明显;更有绿川英子等动人的事迹。而当时西班牙,在二战中使用世界语作为宣传武器,同样是非常出色的。

无数世界语者在二战中殉难。UEA分裂成的两个组织这时候便重新组织大规模的救援服务,并显示出世界语者的反抗能力,直到二战胜利。1947年两部分重新合并,UEA成为惟一的国际中立世界语组织。从此,各方面逐渐好转,引起分离的问题逐步消失。                                                                   

   恢复统一后,世界语者们意识到坚强,统一,中立的UEA的重要性,及时考虑与联合国,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的关系;考虑与各国的世界语协会活动互补,它的传统的活动,出版对于运动有利。由于世界语者受迫害的经历,促使UEA宣布与国际人权宣言相结合。

   

                                                                                          新中国成立后                       

接着,不久后由拉本纳领导下,UEA向联合国发起联合签名行动要求支持世界语。首次是1945/50年,并于1954年成功与联合国教科文建立起咨询关系。第二次,1955/66年的签名活动失败。联合国不同意向其成员国推行世界语的教学和使用。

请注意,中国政府教育部1963年发出《关于开设世界语课程的通知》。是要求作为二外,或者选修课的文件,成为能够响应UEA,配合采取行动的国家之一。而且,1982年又再次重申这个文件,可见当时政府对世界语的态度。

中国在1951年成立全国世界语协会(CxEL),积极谨慎地开展对外宣传。可是,因受前苏联的政策影响,采取谨慎实用的工作方法。主要是通过世界语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和平友好主张。为打破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长期封锁,利用《中国报道》杂志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进行世界语广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国内外关注。

由于长期以来只是少数人从事对外的宣传工作,缺乏过去的世界语运动,地方的活动是受到明显限制的。参加国际世界语大会,只是当局组织的少数人对外活动。

   二战之后是冷战时期。虽不再担心纳粹的破坏,但苏联斯大林主义是值得担心的意识形态,许多世界语者受到迫害。甚至,东欧小伙伴的国家协会,例如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在1948年推出UEA,虽然它们1955年返回,但冷战始终限制世界语运动的能力。

UEA1961年将总部搬到荷兰鹿特丹,日常工作由中心办事处处理,办事处起到相当大的作用。那里有职业世界语者,后来又有志愿者。在那里锻炼了一批批人(包括中国人),成就了有些领导。

在世界政治力量对抗中,为减少给东欧世界语者带来麻烦,UEA因自己中立性质常常宁可沉默,除非危及它的独立前途。当时1955/56年的主席卡奴特设立有基金,支持苏联和东欧的世界语者作为个人会员加入组织。他们想方设法与这些国家世界语者寄送信息,资料。前苏联的形势那时最为麻烦,接近80年代克格勃还认为他们的代表网被服务于间谍目的。

柏林墙被推倒,冷战以后世界语的工作开始强调对所谓第三世界积极活动。除了有人去教学宣传外,他们甚至帮助一些人参加国际世界语大会。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当然,中国是稍晚的亚洲大国。后来才开始了非洲行动。于是,世界语慢慢形成全球化格局,这功劳首先要数拉本纳,战略计划功不可磨。

1979UEA<世界语>杂志发表中国人回来了的报道,标志当时中国地方世界语者自发响应UEA国际世界语运动。不久,他们不顾清规戒律,连续开展跨地区的活动。反映了地方世界语者呼唤着真正世界语运动的愿望,群众热情行动,现在看来当时违规是可以理解的。

197910月,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二世界语会议,张企程形式同志当选全国世协会秘书长。许多老世界语者,如胡乔木,楚图南,巴金,陈原等等领导济济一堂。支持世界语的力量可谓壮观。这是为后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大会作准备。                 

  

                                   八十年代中国世界语运动突起

1985年后UEA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联系与合作,并且使它在索非亚会议上通过有利于世界语的决议。然而,在两者之间难以达到和保持尊重这种关系的热度,因为组织结构和目标上的差别太大。

一个是拥有许多国家成员的大组织,另一个建立在非国家的,总是无依靠的个人为基础的组织。其优势只是世界语在旅游,签证,特别是冷战结束,共产主义阵营萎缩消失后,国家边界检查上方便,(现在大家利用因特网联系当然更方便了)

1987年天才的拉本纳主席去世后,运动受到一定影响。协会工作转由那个年龄气质回异的汤金博士领导(1974/80)与(1986/89),他思想丰富,是历来主席中最讲工作效率的领导。以后有的时间是雷那特博士领导的,他是坚定卓越,朴素能干的领导人;他对中国领导人毛泽东等对世界语运动的支持评价很高。他们几位过去都曾是国际世界语青年组织中杰出的领导。共产主义阵营解体后,使世界语运动国际活动扩大了。有利于世界语运动的全球化发展计划,他们开始重视到中国。

1980年《中国报道》的30周年纪念,成绩斐然,鼓舞人心。它曾经发行到63个国家,850个城市。在国内外条件改善的情况下,中国世界语者活动频繁,地方协会活动与联合行动不断,声势浩大,在许多大城市,世界语差不多开始家喻户晓。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当时函授世界语普及工作突出。1985年前后,以中国平民的世界语旗手方善境先生为代表,带领一批积极的世界语者开办世界语函授学校,其中最有名的有“新华”,“黄石”,“淮南”等函授学校。它们造就空前绝后的40万之众的世界语学员。

其中,不少学员成为世界语运动的骨干,至今他们还活跃于中国各地。当然,官办世界语班也曾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职业世界语工作者,从办学质量,语言水平,相对还要好一些。然而这些同志中因为世界语理想,能够长期留在世界语运动中的,至今为数不多。

1986年在北京召开了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这是在中国开的首次国际世界语盛会。

接着,中国改革开放逐渐深化,市场经济的潮流把老百姓驱使进入“时间就是什么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生活状态。许多世界语者为了生存与发展,放弃了世界语的学习与活动。加上过去世界语宣传和办学习班中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人们从希望到失望,离开世界语的人数不断增加。学员的成活比例已经不到1%。现实需要压倒理想,这是又一次证明。

但是世界语运动仍然在惯性下前进,坚定的世界语者继续自己的工作。不少地方经过调整,充实,还在加强开展地方世界语协会的传统活动。与过去不同的是,专业活动增加,务实的工作多起来。主要集中反映在商贸,旅游,出版等领域。这些肯定是实用上的进步,是勇敢探索。虽然成功的人士实在不多,它反映出了民间中国世界语者不屈不绕的精神面貌。这也是后来2004年北京国际世界语大会的群众工作的基础。

   

                                                                           九十年代世界语运动面临调整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因特网到来的时代充分加速。同时带来世界语的生机,更带来英语全球普及的机遇。各国经济实力决定其经济地位,英语成了最被实用的语言工具,不少政府不遗余力推广英语,却忽视语言的平等权利与多样性。UEA会刊上刊登出乌克兰世界语者关于保卫民族语言文化的文章,这也是世界语运动与非世界语界的各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然而,全球化经济有利英语的使用,它成了所有国家最广泛的交流方法。这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这样,它给世界语的科技应用造成巨大困难。于是,美国人杜马因警告,有关建设在外部各个专业的世界语微观世界的趋势,例如出版世界语科学著作,缺乏市场。继而规劝世界语者把注意力放在英语不存在垄断地位的两种语言交流的网上,不要反对英语的应用,而且以双语平等交流机会引为骄傲。吸引并继续联系那些揭开国际渠道的人,强调世界语专业协会之间再加入国际世界语者教师协会活动非常重要。

由国家协会推广世界语,UEA努力鼓励保持初学者,并在他们当中创立属于世界语公社的意识。这重考虑多少可以起点协调,鼓舞,作贡献的作用。 世界语运动中有不少人对于运动发展产生巨大分歧。有人主张放弃目标,仅仅作为小语种,有人离场,争论不断。真正传统的世界语者则加强活动,在欧洲人们希望从欧盟的共同语言进行突破,他们得到外部社会相当支持,(近几年差不多在欧洲议会取得成功)。他们必然希望在东方,取得世界语推广的成功,为此把希望寄托在13亿人口的有世界语运动基础的中国十分正常。他们预先培养中国一个UEA年轻领导成员(注意,不是在运动情况更好的日本,韩国)。在如此复杂艰难的国际背景下,北京准备迎接86届国际世界语大会。诚如一位中国高级官员所言,一定要开好大会。

但是,此时正如汤金博士指出的:世界语运动已处于十字路口。

2004那年 ,中国人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有能力举办好这样一个会议。有国家领导人支持,有政府高级领导讲话,有现代化豪华大型会议的会场,有多少多少人参加,等等等等。果然,我们的会议显现出一个大国的风范,会议十分成功。可是,只要认真比较71/89年在北京召开的两届会议,中国世界语者及其支持的力量显然处在下降通道。  

 

                                                                                                               新世纪要解决棘手的新问题

 至今,UEA现代主要服务仍然是召开国际世界语大会和会刊,另外是书刊与出版服务。代表网是它基石之一,方便联系会员和活动,其重要性不容低估计。2000年前,协会领导分析认为,会员数目前景呈下降趋势,因此提高服务的质量很重要。87年会员记录达43642人。其中仅仅7291人是个人会员。到2006年总数只有18000人,个人会员大约6000人。

并且还可能继续下降。其中有各种原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传统运动最强的国家荷兰与英国会员下降最多。现在人们的接触常常通过因特网实现,传统的俱乐部,过去向协会缴会费方式开始让位,所以每年财务出现赤字毫不奇怪,UEA发展受到空前挑战,虽然在努力改进,世界语运动仍然处于十字路口(见作者对雷那特博士的采访),需要新的发展思路。

好的一面,根据1991年对于个人会员的调查,会员中大约60%有大学文化,其学习世界语目的,大部分是,为了更美好的世界作贡献,或者为了认识其它国家的人。这都是有利于强调世界语的思想和它的系列原则的基础。8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接受的“布拉格宣言”很简明,准确归纳为: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个跨新世纪的纲领文件。接下去,召开了几次成功的新渡户学术研讨会。是世界语者向外部世界,特别向是政治家,科学家们的展示。《致语言的民主》与《全球化和语言各样性》,充分表现出UEA作为世界范围内,少数能够警告语言歧视的国际组织之一的立场,态度与任务;使人们明白世界语运动要存在的原因,提高了UEA的威信。过去与SAT与的对抗消失,一些国家与专业的协会在完善,作为全世界运动合作的论坛得到人们的理解。

有一时期关于到底代表运动,还是关心,甚至更关心世界语公社的问题讨论活跃。汉斯.巴克指出本世纪形势不同,主要因类英语的杂语的胜利,现在不利的环境使世界语发展不大。因此,世界语者应当满足于家庭性的公社,并且一点点扩大它。最典型的示范莫过于世界语城市,德国赫兹百格(Herzberg)世界语城的诞生受到各国世界语者欢迎,无疑,这是公社的伟大尝试。汉斯的同事,协会领导成员马克.费特认为要找到一条不同于50-60年代完全不同的出路。但他后来否定了在“发展”与“公社”之间的差别有什么帮助,并得出结论:

对我们目标的新分析,清楚地显出最旧的---原来霍顿的一面:着重关于质量和实践的服务。显然,正如汤金博士观察的,讲世界语者总是摇摆在运动与语言公社之间。人们认为UEA作为运动的领导,既不是很有影响,也不很有效。实际上为了继续存在和发展,必须吸收新人。世界语运动道路证实,两个任务的结合才能构成UEA的传统。

 中国的现实也很清楚,十字路口的的讨论对有些人的行为也产生不同影响,政府已形成从“革命的需要”,到现在发展经济的“不大需要”(不是连中央电视台也允许反对的讲话了);实用主义撇弃理想主义的至少不能立刻看到明显效益的东西,现时屡见不鲜。庸俗文化泛滥,高尚情操遇难;经济论坛叫好,贪官落马不断。对于人民,对于世界语者,这是无情的现实。然而,经历了百年各种磨难的世界语运动,绝不会因为新时期的艰难而停止前进,正如它在过去曾经面临各种重大挑战时期的表现一样。新生事物总是波浪式地前进。世界语运动它必定会调整好方向,充实自己的力量,适应新形势,走好自己的路。

近十年来,世界已经几次出现大的国际经济危机,政治军事冲突也时有发生,各国政府在不断思考自己的出路;美好的世界需要对话,不是靠战争能解决得了所有问题的(即使出现了,我们也相信世界语会活得更好)。现在中美之间与各国之间正在进行这样那样的对话。

人们终将不会忘记,国际辅助语--世界语是人类和平友好的桥梁。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历史,物极必反,在新的百年内世界语运动会有新的发展。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是它未来的写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记:由于时间与水平有限,占有资料也不全,亟待以后修改,完善。笔者抛砖引玉,惟敬献百年)

                                                                                                                                                                                                              2009/05/12 于武汉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