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学习  

翻译研究


执着译《聊斋》

 

三思而行

我开始想译《聊斋》,是在二十多年前。当时最大的困难是力不从心;又不敢对人讲,怕有自不量力之嫌。只能暗下决心,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相信总有进步的一天。

现在开始译了,却又似乎总面临着一个在新时期必需首先回答的问题:

在明知没有经济效益和出版前景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持世译《聊斋》?不把这一点讲清楚,似乎就是一个当代的堂吉诃德,愚不可及。

其实这是一个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人贵有志。人各有志。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信奉金钱至上者似不多见。单靠金钱,也达不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境界。“哀哉沮洳场,是我安乐园。哲人日已远,古道照颜色。”靠的正是信念。

我一直信奉这么几条人生格言:

1、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拜金主义越是泛滥,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站直了,别趴下。

2、人要有所作为。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

恩格斯说过:“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有所作为。”

3、人贵有自知之明

应当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也知道该在哪些事上“有所不为”,才能扬长避短,争取成功。

匹夫有责

把本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用世界语介绍出去使之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我们中国世界语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需要有点当仁不让的精神的。

在世界语界,职业世界语者的人数,相对而言,总是较少的。从柴门霍夫起,许多世界语者所干的伟业,都不是出自他们职业上司下达的命令。非职业的世界语者,需要有自觉的历史使命感。正如柴门霍夫博士所写的那样:

Ni kion povosni faros!(我们能做什么,就一定要做!)这也符合中国志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短篇之王”

至于课题的选择,当然可以,也应该因人因时而异。我喜爱中国古典文学,有志介绍名著,但我又只有零碎的业余时间可资利用,所以只能译些短篇。根据“古文·短篇·名著”这三条标准,《聊斋志异》自然就成为最佳选择。因为它享有“中国短篇小说之王”的美名。全书十二卷,共有496个故事。分之可以独立,合之成为巨著。这也正适合我零星翻译的工作方式,便于长期积累。

厚积薄发

光有愿望,建造不起宏伟的大厦。

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动力、能力、毅力,三者缺一不可。为此,我从七十年代起,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来作准备,力求充分。

1、德。中国人素来重德。武林讲武德,扶危救困;杏林讲医德,济世活人;译林也讲究译德。我理解,主要应包括淡泊名利和认真敬业两个方面:即“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没有这个态度,就不可能静心译出好作品。古人云:“学诗功夫在诗外,未学作诗先作人。”也是强调品德修养先行。

2、才。好的译者,就有三套本领:中文要好,外文要好,专业要好,才能胜任。

中文好

为了译《聊斋》,一般性的中文好,尚嫌不够,还要有古汉语知识。否则,连原文都读不懂,谈何翻译?这里又牵涉到古代文化知识,如果欠缺,就会发生即使每个字都认识,而仍然不知所云或误解的现象。试看以下这些例子:

白下Nankino,古代名

大令guberniestro县官,而决非英文darling

不字ne edzinigi未嫁

二天reedzinigi再嫁

灯火lernopago学费

手谈vejcio围棋

东国Shandong山东

人道geigi男女交合

千把oficiro军官(千总,把总)不是数词

同年sukcesintoj en sama ekzameno同榜。不是年岁相同的人。

外文好

所谓外文好,主要是译文目的语——世界语要好,要求具有再现原作风貌的功力。如再懂点别的外语,能参看其它外文资料,便于吸收借鉴,开拓思路,则可谓锦上添花。但也要注意自持,防止被误导。

专业好

除翻译艺术外,对所译内容,译者译什么就该懂什么。不但自然科学如此,人文科学也一样。译《红楼梦》者该懂“红学”,译《金瓶梅》者该懂“金学”,译《聊斋》者该懂“聊学”和“蒲学”。

但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要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行家里手。

3资料。必要的资料,往往不能在一时一地轻易获得,而要靠多年长期积累,要围绕课题,注意收集以下三类资料:

标准原文

中国古籍,同一著作,常有诸多版本,各有所长,但文字往往不尽相同。因此不可任取一种,而要经过比较鉴别,优选一种,作为标准,据此世译。

以《聊斋》为例,仅分卷数目,不同的版本就有068101215161824九种之多。

参考著作,可分三类

除被选作标准原文之外的其他版本原文。

如《会评会注会校本(简称三会本)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二十四卷抄本》,《异史》,《注本》,《浅注本》,《选本》,《精选本》,《插图本》等。

译本

各种汉语白话全译本或选择本。

各种其他外语译本。

已发表过的世译单篇。

有关的书刊和研究成果

如:聊斋鉴赏集,话本集,演义集,电视故事集,连环图画,漫画集,《蒲松龄研究》集刊,专著,剪报等。

工具书

有通用和专用两类,旨在帮助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

如:各种单语(汉,世,PIV)或双语(汉世,世汉)词典,辞书;《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可查官名);《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查年号,注公元);《聊斋志异辞典》(查典故,典章,制度,及其他知识性词语);还可自编专用工具手册。

这些资料,或购,或借,或抄,或赠,来之不易。其积累过程,充满了苦乐。每一书刊后面,均蕴藏着一个令你回味的动人故事。

例如:崇芳无限期借给我一册1908年版A.Giles英译聊斋故事选;宗琨赠我一册1981年北京版杨宪益夫妇英译聊斋故事选;艾文赠我《聊斋志异辞典》;1954年莫斯科版俄译聊斋,是从上海旧书店邮购到的;《铸雪斋本》,是母亲为我买的;《三会本》直到1992年在山东才买到,扉页上的聊斋纪念印,是特意带到蒲家庄松龄纪念馆加盖的,百分之百正宗。厚达1571p.的《白话聊斋全本》是1991年在广州与成泰逛人民路书店时买下的……

经过多年的准备、热身、练笔,译者的勇气、自信、能力、经验、资料,都会与日俱增,最后厚积薄发,实现纪录的突破。

取法乎上

在翻译过程中,我对质量提出了六项要求。即使限于能力,一时不能全而为之,也要心向往之,作为努力的方向。

1、准。对中文原文的选择,要版本求善。应:

内容完整。不以任何理由作删节。

文字规范。文字的多少,异文,断句,标点等,均要准确无误。

含研究成果。如分卷,篇数,顺序,注释等,要合理有据。以期为世译提供标准的原文,为译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我所选的原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朱其铠主编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中下三卷)。

2、透。对原文的理解,要透彻。不仅限于表面,而且要吃透其深层含义。古汉语多曲笔,常用婉言绕着讲。如说:“春山秋水浑无迹”,而不说“眉毛眼睛都不见”;称“和尚”为“瞿昙”,“美女”为“芙蓉”;“悬弧”是“出生”,“素封”是“富有”。这些都不同现代汉语的措词。

3、信。译文的表达要“信达雅”(忠实/通顺/优美),能再现原作风貌。

中国有些名著精品,一册之中,众体皆备。诗词歌赋、小令唱曲、骈散文章,译者要想样样传神,曲尽其妙,真是难上加难,实非易事。

4、全。译本以国外世界语读者为对象,因此,除故事正文外,其他资料,如导言、索引、注释、附录、译后记、作者画像、原版书影、目录等,力求完备。一册在手,有如小百科全书。

5、丰。聊斋译事,意义不仅限聊斋,除译本之外,副产品要丰富。如翻译札记、译事心得、学术论文等。

6、精。对未来出版物形式外观的期望为装帧精美,赏心悦目。

上下求索

古汉语文献的世译,有许多特殊的难点。我选出了十二个课题,在实践中探索译法,积累和总结翻译经验。

1、标题

《聊斋》故事中,以人名为标题者,比比皆是,占到全书的60%以上。如:娇娜、青凤、王成、婴宁、莲香、阿宝、汪士秀、宫梦弼等。若均按汉语拼音方案书写,等于未译。我后来归纳出八种不同情况,分别译出。

2、专有名词

有人名,(古)地名,书名等。如胡四姐、王六朗、耿十八、张老相公、沂水秀才;金陵、余杭、稷下、江南;光明经、琅环琐记等。

3、官名/神名

如:别驾、邑宰、司李、天官;城隍、青常等。

4、科举词汇

如:童试、郡试、乡试、会试;游泮、礼闱、捷南宫;贡生、孝廉等。

5、古代量词

如:石、斗、端、袭、贯、提、钧、围等。

6、梵语

如:兰若、罗刹、夜叉、擅越、圆寂、闷罗、优婆夷、塞等。

7、韵文及骈文

如:各种诗、词、小曲、判词等。

8、典故

如:临邛、为文君、解语花、远山芙蓉、同心倩女等。

9、双关语/文字游戏

如:雌伏、眇帅、单父宰、大瓜、小犬等。

10、性词语及瘦辞

如:势、华池、鸟道、狎昵、修燕好、藤津伪器、之目、云尤雨、春风一度、颠倒衣裳、断袖之癖等。

这类词语不易译。我参考了朱生豪和梁实秋全译莎剧时采取过的原则,或转译以求雅,或照译以存真。

11、特有的事物

如:及笄、月令、吐纳术、长桑术、水陆道场、走无常等。

12、动植物名(包括假想的)

如:猪婆龙、金毛狲;水莽草、楸树等。

锲而不舍

我从事《聊斋》世译,经历了四个阶段。

1试译。从1971年起,先选零星的短篇练笔。如《戏术》,《刁姓》,《狐入瓶》等。这个练笔的过程很长,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2任译。从1985年起,随心所好,选自己感兴趣而又力所能及者译出。在第一届全国世界语大会(昆明会议)期间,由黄石世协出了一个带古代插图的胶印小册子,30p.含《偷桃》等五个故事,在会中分发。

3选译。从1990年起。这年春天母亲逝世,我在她病床边含泪译《聊斋》,她始终支持我们进行到底。这时我已有了一个选目计划,译时只译入选篇目,如《促织》、《梦狼》、《劳山道士》等。

4全译。因为听到CSEL已经另有安排,约了别的同志作世界语《聊斋》选译,并已列入计划。这就意味着他们近期内不可能作重复的选题。这个消息反而促使我下决心“十年磨一剑”。从1991年开始,按顺序从第一卷第一个故事起,作全文世译。这个工作,目前尚在继续进行之中。

Hocsesu!”bonkore la homoj admonas__

Ne csesune csesu!”en kor ,al mi sonas

(“别干了吧!善者规劝。”“要干!要干!”我心呼唤。)

Csar klara kaj rekta kaj tre difinita

Gsi estas la voj ,elektita

(因为这路,笔直明显,为我所选心甘情愿。)

力量源泉

支持我的,仍然是理想、榜样、友谊、理解和关心。我的挚友石成泰给我讲了G.Waringhien世译《十日谈》的故事。Waringhien从二次世界大战前即开始世译,到他前年去世时,共译出了前《三日》,如今,Literatura Foiro的主编Perla Martinelli接过了他的接力棒,继续着这一名著工程。

Hilda Dresen在第二次大战中译诗歌,是在小木屋中进行的。当时,窗外是空袭、警报、炸弹爆炸,她却无视死神徘徊,就在屋内镇静地从事着世界语翻译。

这些都证明:伟大的毅力只为伟大的目标而生。

我还知道:日本世界语者Ludovikito多年来一直隐士般地从事PVZ的编辑与出版工作,天道酬勤,终于有了全文出齐的成果,达4721千页!

同样隐士般地工作着的还有谢玉明,他十年埋头世译《红楼梦》,为我树立了看得见的榜样。

早在一个多世纪之前,《聊斋》就已经有了外文译篇。目前已有了21种外语的30多种译本。但是尚无世界语的(全)译本。

俄国汉学家Vasili Mihajlovic Aleksejev毕生译《聊斋》,译文成为《聊斋》外文版中的精品。

英国汉学家HAGiles1908年出版的英译《聊斋》,共收164个故事,是目前西文译本之最。不过这个纪录将会被中国人刷新,因为英译全本聊斋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进行。

关心我译《聊斋》的世界语朋友很多:四川、湖北、广东、安徽、内蒙、山东、福建、江苏、北京等地都有。限于篇幅,我无法一一列出他们的名字。但我由衷地感激他们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得以坚持笔耕,锲而不舍,现已积累了译稿一千多个pagoj,打算用电脑分卷整理出来,打印若干份,征求意见,争取支持。我相信,那时会有更多动人的故事发生!

人生有限,岁月无穷,投身事业的有志者,会在异代接力中,生前马拉松,身后马拉松,用自己的奉献,永远为世人服务!

最后让我以小诗一首,结束此文:

二十年前,立誓愿,往事如昨。

排万难世译《聊斋》,为我祖国。

痴心不随人事改,壮志岂容岁月磨?

最难得,前路有知已,衷肠热!

有理想,志不惑。

有榜样,甘寂寞。

任重道远兮,上下求索。

锲而不舍勤笔耕,只争朝夕勇拼搏。

异代人,接力马拉松,当合作!

调寄《满江红》

1994-03-06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