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和“铁道”词源考

王崇芳


前天李森老在电话和我谈到在这次在上海国际铁路员工世界语会议上有外国同行问到汉语中“铁路”和“铁道”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这引起了我对这两个词的思考。我们中国人对这两个词的使用都习以为常,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特别注意这两个词的区别的。看来老外对我们汉语中的词汇要比我们敏感得多。
首先我想到,假如有外国朋友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当时也只能告诉对方:这是两个同义词,仅此而已。但我知道,只简单地用“同义词”来回答,是不能说明全部问题的。比如,这两个词是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可以互换使用?它们大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两者中哪个词更为常用,等等。
我们中国的词书,无论是中型的还是大型的(包括《辞源》和12卷本的《汉语大辞典》),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缺点,即缺少词源的说明。词源可以帮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词义,有利于正确使用词语。从词源中我们还可以学得一些文化的知识,提高词典使用者的文化素养。我查阅了我手边的所有的汉语辞书,除了对这两个词的简单释义之外,没有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于是找出日本著名世界语学者宫本正男先生编著的《日本语エスペラント辞典》(Vortaro Japana-Esperanta),在第676页和第677页上分别查到了“铁路”和“铁道”这两个词:
てつどぅ【铁道】 fervojo; relvojo
てつる【铁路】 reloj; trakoj
查得这两个日语词,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汉语中的这两个词是不是也和其他大量近代科技词汇一样在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大规模向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学习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的潮流中被作为来自日语的“汉字回归词”引进中国的呢?为了证实我的看法,我找出了意大利学者马西尼(Federico Masini)的一本学术著作《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想从中找到肯定的答案,但却意外地得到相反的证明:这两个词都是中国人首创,然后传至日本的!
据史料记载,世界最早的铁路于1825年在英国建成通车。在中国,据李森先生论文中提供的材料,通车营业的铁路当以1876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擅自修筑的吴淞窄轨铁路为最早。但翌年即被拆毁。1881年筑成的唐胥铁路(唐山至胥各庄,今京沈铁路的一段)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
那么,“铁路”一词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出现的呢?当然只能在1825年至1876年之间出现。马西尼的著作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资料。在该书第99页上有这样一段详实的资料:
“和在中国一样,《海国图志》(清代内阁中书魏源编,初版于1843年——笔者注)在日本也是有关西方国家最早的近代信息宝库之一。因此,很可能有些新词是通过这本书传入日本的,而这些新词在《海国图志》编写时已在汉语中使用了。在这本书中,魏源广泛收录了新教传教士汉译著作的节录本。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所重录的各种文献里,有摘自《贸易通知》的一些文章,这是荷兰籍的普鲁士传教士郭宝腊所写的书,此书共63页,1840年在广州出版。在这些摘录文章中,在其中的一篇里(《海国图志》:2019-3030)我们发现一个译自德语‘Eisenbahn’(Eisen = fero; Bahn = vojo ——笔者注)的仿译词“铁路”,这个词在书中用来指欧洲为促进贸易而修筑的‘railway’。因此,可以明确地说,这个词是由中国传至日本的。后来才产生的那个同义词‘铁道’,也是从中国传至日本的。这两个复合词在汉语和日语中,仍用来表示‘railway’。在中国,多用‘铁路’;在日本,‘铁路’被看作是正式用词,平时多用‘铁道’。”
在该书第105页上还有这样一段话:
“1872年,在东京和横滨之间建成日本第一条铁路,这标志着日本铁路网络迅扩展的开始(黄遵宪,《日本国志》:603)。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历尽曲折才于1875年(当为1876年——笔者注)建成,但不久便车停路毁,一直要到19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Mor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Ⅲ, 74 et seq.)”
在第173页上我们还可以读到这样的论述: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意译词或仿译词创造的这类复合词的地位日趋巩固,有时甚至成为创造新词的模式。例如复合词‘新闻纸’和‘铁路’产生后不久,便稳定下来,并促进其它新词的创造……例如根据英语newspaper翻译的仿译词‘新闻纸’对后来(通过模仿)创造的新词“报纸”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样‘铁路’(它是根据德语 Eisenbaln翻译的仿译词)对‘铁道’这一新词的产生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我们可以依据以上的资料列出一个时间表来:
1825年 世界最早的铁路于在英国建成通车
1840年 荷兰籍的普鲁士传教士郭宝腊所著《贸易通知》在广州出版。在这本书里第一次出现译自德语‘Eisenbahn’的仿译词“铁路”。
1872年 在东京和横滨之间建成日本第一条铁路。
1876年 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修筑的吴淞窄轨铁路,翌年既拆毁。
1881年 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筑成。
从上面的资料和这个时间表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铁路”和“铁道”源出于汉语(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后来传至日本。在中国,由于约定俗成的原因,前者比后者使用广泛,在绝大多数场合下,人们似乎都倾向于使用“铁路”一词;“铁道”的使用范围较窄,通常用在一些较固定的词组和专名中,如“铁道兵”,“铁道部”,“铁道工程学院”等词语和专名;在词语和专名中“铁道”是不可以用“铁路”来替换的。当然,在较多的情况下,人们还是可以随意使用“铁路”和“铁道”的,如“地下铁路”,“高架铁路”可以称为“地下铁道”,“高架铁道”。
在笔者编写的《汉语世界语大词典》中,这两个词条是这样处理的:
【铁道】 [tiědào] fervojo: 地下~ subtera fervojo; metroo / 高架~ supertera metroo ◇ ~兵 trupoj de fervoja inĝenierado / ~部 Ministerio de Fervojoj / ~炮兵 fervoja artilerio
【铁路】 [tiělù] fervojo: 单[复]线~ unutraka [dutraka] fervojlinio / 高架~ fervojo sur viadukto / 电气化~ elektrizita fervojo ◇ ~电气化 elektrizo de fervojoj / ~干线 trunka fervojo / ~公路两用桥 kombinita ponto de fervojo kaj ŝoseo; duetaĝa ponto / ~路基 trakbazo / ~桥 fervoja ponto / ~网 fervoja reto / ~线 fervojlinio / ~油槽车 cisterna vagono / ~运输 transportado per fervojo
最后有一点值得我们世界语者注意,即:虽然第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在英国建成的,但在世界语和汉语中并不依“名从主人”的原则按英语的 “railway” 的词形和词义来翻译,而是以欧洲大陆通行的名称(例如德语的Eisenbaln,法语的chemin de fer,俄语的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分别译成 “fervojo” 和“铁路”。而和英语的 “railway” 词形对应的世界语词 “relvojo” 只作(火车、电车的)“轨道”来讲(vojo, en kiu oni fiksis paron da paralelaj reloj (= trako), por ebligi la veturadon de trajnoj aŭ tramoj)。


                                                                                                                                                         返回目录